感怀二十首(其十一)

三年雕一叶,为日已蹉跎。

木鸢徒跕跕,不能出网罗。

天巧固已凿,于世亦何加。

大圆惟混混,万木生条柯。

工者力常少,拙者力常多。

操斤代大匠,伤手将如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感怀二十首》中的第十一首,以深沉的感慨和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技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

首句“三年雕一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长时间精心雕琢的过程,隐喻着在漫长岁月中对某物或某事的执着追求。接着,“为日已蹉跎”一句,感叹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这种追求可能并未带来预期的结果,反而让时光白白流逝。

“木鸢徒跕跕,不能出网罗”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个人的努力比作试图飞出束缚的木鸢,尽管努力挣扎,却仍然困于网罗之中,无法实现自由飞翔的梦想。这里暗含了对社会环境限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反思。

“天巧固已凿,于世亦何加”则进一步探讨了技艺与现实的关系。认为天赐的才能(天巧)固然珍贵,但若不应用于有益于世的地方,那么这种才能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大圆惟混混,万木生条柯”两句,以自然界的现象作为比喻,指出宇宙间的规律(大圆)看似混沌,实则蕴含着万物生长的秩序。这既是对自然法则的赞美,也是对复杂世界中简单真理的揭示。

最后,“工者力常少,拙者力常多。操斤代大匠,伤手将如何”四句,通过对比工者与拙者的努力,以及普通人(操斤者)代替大匠(高超的工匠)工作时可能带来的伤害,表达了对社会分工、能力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技艺与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量力而行,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技艺、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个体在复杂世界中所处位置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感怀二十首(其十二)

登彼蓟门道,东望渔阳城。

渔阳秋草落,万里阴云生。

鸣笳弥旷野,虏骑何纵横。

羽书东西驰,刁斗日夜鸣。

一战左贤遁,再战谷蠡惊。

白骨蔽榛莽,落日空原平。

成功苟如此,安得有吞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怀二十首(其十三)

十五弄柔翰,操业游艺林。

纵志有遐览,颇见千古心。

委质事明主,岁月忽已深。

怀思敢不报,所愧在浮沉。

悲歌览青镜,长恐华发侵。

大块陶万籁,纤巨固殊音。

微尚在虚恬,经世非所任。

俛仰感白日,啸咤谁能禁。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感怀二十首(其十四)

家本东海裔,樵牧东山下。

先子秉儒术,歌音追大雅。

一吏稍浮沉,举世无知者。

眇予秉薄祜,宛洛随车马。

丘陇日以遥,松柏在原野。

风木无停音,雨露凄其洒。

一为皋鱼叹,零涕缘缨泻。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感怀二十首(其十五)

昔我珠树林,荧荧照琼岛。

子仲工文词,奇气何夭矫。

如何时不遇,岁宴空山道。

卞玉苟不开,谁知为世宝。

伤彼蕙与兰,含芳扬绿藻。

严霜被空谷,将欲同秋草。

用大世所难,咄唶令人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