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四)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

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

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

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

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

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

与游今已后,行矣勿停轨。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我的朋友张文潜,你正行走在故乡的土地。
当年我们钓鱼游玩的地方,或许还能被壮志之人所提及。
听到你的消息引发无尽思绪,你心中怀揣着千古之志。
然而在世俗眼中,你可能被贬为奴仆,被人轻视。
你的内心纯净如无尘,笔下却流淌出无数篇章。
无需多言,你的才华自知,未开口已令人欢喜。
今后与你共游的日子,愿你前行但勿偏离轨道。

注释

吾友:我的朋友。
张文潜:人名。
君行:你行走。
乃其里:在你的故乡。
钓游处:钓鱼游玩的地方。
壮者:有志之人。
或可指:或许会被提及。
闻风:听到消息。
遐想:无尽思绪。
千古士:千古之志。
尘土中:世俗眼光。
奴椎婢不齿:被贬低轻视。
胸中无一尘:内心纯净。
笔下有百纸:才思丰富。
见自知:才华自知。
憙:欢喜。
行矣勿停轨:前行但勿偏离正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为送别友人李奉议赴任亳州判官而作,表达了对友人才情的赞赏和对世俗的看法。首句“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点出友人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地,接着通过“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回忆了他们过去的美好时光,暗示友人曾有过不凡的经历。

“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赞扬友人志向高远,有如古代名士般胸怀壮志。然而,“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又揭示了现实中的世态炎凉,表达了对那些只看重权势地位的人的不屑。诗人强调友人内心的纯净,“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表明他才华横溢,不被世俗所累。

“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进一步赞美友人的才情,说无需多言,他的才华和品格已经自我显现,让人心生欢喜。最后两句“与游今已后,行矣勿停轨”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希望他在仕途中保持正直,不断前行。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也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陈师道诗歌的深沉内涵。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三)

吾友孙子实,爱学吾所畏。

持身如处子,得句有馀味。

交欢艰难际,凛然见名谊。

吾病卧里中,车马日一至。

遣医馈粱肉,忧憙见颜际。

慇勤劝加餐,代我破戒罪。

一别已三秋,君室乃其季。

轮囷见眼中,不作千里外。

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形式: 古风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二)

祁氏号外府,藏室多异书。

自公有馀力,一览意何如。

为学虽日益,受益不受诬。

正须高著眼,濠梁有游鱼。

形式: 古风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一)

谢公中年后,畏与亲友别。

数日怀抱恶,每笑冠缨绝。

生有四方事,死当一语决。

前笑今则悲,吾衰拟何说。

著鞭何必先,倒笔不容掣。

鞭尔辕下驹,万里一改辙。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送杜侍御纯陕西转运

馈粮千里古无策,木牛流马功不极。

边头数米换黄金,将军汗马未伏枥。

黠羌人面作胡语,鸟雀贪生尔如许。

熊虎可避虻可驱,覆巢熏穴意何如。

汉虏相当庸可尽,聊城正用一封书。

巧手莫为无面饼,谁能留渴须远井。

国家有急君得辞,徐人不劳扣关请。

陇上壮士莫扪舌,河西狂王防系颈。

向来此地几送迎,草间翁仲口不瘖。

十年两熟饱可待,一岁四守人何心。

老稚持车车不留,归人不行行转头。

关中正须萧丞相,省内早要富民侯。

可同一夫在所悯,岁晚得无沟壑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