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中寺院景象。首句“烟景昼冥冥”以烟雾缭绕的景象开始,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邃的氛围,暗示着寺庙所在之地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接着,“楼台隐翠屏”一句,将视线引向了那座被翠绿屏障遮掩的寺庙,进一步强化了其隐秘与超凡脱俗的形象。
“猿攀太子树,鸟听《法王经》”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与寺庙的和谐共存。猿猴攀爬在名为太子树的树木上,仿佛在聆听佛法的教诲;而鸟儿则静静地倾听《法王经》,这一场景既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也寓意着自然界的万物皆能领悟和接受佛法的智慧。
“悟理心无著,求缘塔有灵”这两句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追求与理解。悟理之心不应被外物所束缚,而应保持开放与纯净;同时,寻求佛法的缘分与指引,如同寺庙中的塔一样,具有灵性与力量,能够引领人们走向真理的道路。
最后,“回车犹未远,日暮数峰青”描绘了诗人离开寺庙时的情景。虽然已近黄昏,但远处的山峰依然青翠,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不灭。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探访的留恋,也暗示着佛法的真理如同这青山绿水一般,永远存在于世间,等待着有缘之人去发现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佛法对人心灵的深刻影响,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