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邱员外丹

五月五日日亭午,独自骑驴入山坞。

来到君家不见君,下驴倚杖叩君户。

惊起山童开山扉,黄犬摇尾衔人衣。

试问先生住何处,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归。

引我池中看钓矶,池中数个白鸥儿,见人惯后痴不飞。

待君归来君未归,却复骑驴下翠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人的生动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的主人公在五月的正午,独自骑着驴子进入山林深处,寻找一位名为“君”的友人。他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

“五月五日日亭午”,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独自骑驴入山坞”则透露出访者内心的孤独与坚定,以及对友情的执着追求。“来到君家不见君,下驴倚杖叩君户”这两句,通过“不见君”与“叩君户”的对比,既表现了访者的失落,又预示了即将发生的惊喜。

“惊起山童开山扉,黄犬摇尾衔人衣”这两句,通过“山童”与“黄犬”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山童的“惊起”与黄犬的“摇尾衔人衣”,都体现了对访者的友好与好奇。

“试问先生住何处,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归”这几句话,通过访者与友人的对话,揭示了友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访者对友人生活方式的欣赏与向往。

最后,“引我池中看钓矶,池中数个白鸥儿,见人惯后痴不飞。待君归来君未归,却复骑驴下翠微”这几句,描绘了友人生活的另一面——在池边垂钓,与白鸥为伴的悠闲生活。访者虽然未能等到友人归来,但对这份宁静与自由的向往,使整个访问过程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幅生动的田园诗画卷。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赖有双旌在手中,镆铘昨夜新磨了。

形式: 押[筱]韵

厅事之西因依墉壑为山数仞有悬水焉予理戎之暇聊以息燕此相国张公之所作也缅怀高致时濯尘缨即事寄言而赋斯什

奇峰似天作,半倚增城隅。

何处通泉脉,潺湲竟朝晡。

挂石悬一带,洒荷散千珠。

固宜赏高人,何为对武夫?

鼓鼙时铿鍧,吏卒亦喧呼。

愧尔来我所,顾我非尔徒。

乃是风流相,昔尝居此都。

能移造化力,雅与山水俱。

多惭受成者,得此聊自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月诗

金波绚彩丽初筵,玉冕流辉满大圆。

镜里山川同炯炯,楼前风露共娟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纪汤泉

维泉肇何代,开凿同二仪。

五行分水火,厥用谁一之。

在卦得既济,备象坎与离。

下有风轮煽,上有雷车驰。

霞掀祝融井,日烂扶桑池。

气殊礜石厉,脉有灵砂滋。

骊山岂不好,玉环污流脂。

至今华清树,空遗后人悲。

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

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

伐毛返骨髓,发白令人黟。

十年走尘土,负我汗漫期。

再来池上游,触热三伏时。

古寺僧寂寞,但馀壁上诗。

不见题诗人,令我长叹咨。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