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三)

沧海有回澜,水风自相激。

道丧世益下,陆陵见平溺。

晚清曾左伦,振亡岂以德。

舍利先气谊,与事共休戚。

数往论世儒,虽近那可得。

冻雀依檐枝,汝亦争格磔。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海中涌起波澜,水和风互相冲击。
道德衰落世间更乱,陆地上的山陵也仿佛沉沦淹没。
清朝末期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他们振兴国家难道仅凭美德。
他们舍弃个人利益,优先考虑情义,与国家命运同悲欢。
那些谈论历史的儒家学者,虽然见解接近,但现实中却难以实现。
严冬中的麻雀依附在屋檐,你也想要振翅高飞。

注释

沧海:大海。
回澜:波涛回转。
道丧:道德衰落。
世益下:世间更加混乱。
陆陵:山陵。
平溺:沉沦淹没。
曾左伦:曾国藩、左宗棠。
振亡:振兴国家。
舍利:舍弃私利。
气谊:情义。
数往:论述历史。
那可得:难以实现。
冻雀:严冬中的麻雀。
檐枝:屋檐。
格磔:振翅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沧海中的波涛起伏,象征着世事的动荡和变革。诗人黄节通过"水风自相激"暗示社会风气的激荡,同时批评了道德沦丧导致的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他提到晚清时期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试图振兴国家,但仅凭道德教化不足以解决问题。

"陆陵见平溺"暗指国家深陷困境,如同船只沉没。诗人认为,这些改革者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措施,而非仅仅依靠道德原则。"舍利先气谊,与事共休戚"表达了他们应当与民众同甘共苦,积极参与解决现实问题。

接下来,诗人批评了当时的儒家学者,虽然他们看似接近真理,但实际上难以付诸实践,无法挽救时局。最后两句"冻雀依檐枝,汝亦争格磔"以冻雀比喻那些空谈理论而不行动的人,他们在困境中只会哀鸣,无济于事。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呼吁改革者要有实际行动,而非空谈道德。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萱草

唤作忘忧草,相看万事休。

若教花有语,却解使人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谢人寄酒

旧香馀味记黄封,厌见春泥满眼红。

千乘莫从公子后,百壶能为故人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谢王立之送花

过雨生泥风作尘,马蹄声里度芳辰。

城南居士风流在,时送名花与报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谢田氏

登门执别有不答,惭愧公家父子孙。

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