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曲

精神如熊气如虹,梦寐思勒燕然功。

龙泉宝鞘横三尺,犀甲茸绦擐两重。

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

玉辔绣鞯鞲骢马,眼有紫焰炯双瞳。

誓缚单于献天子,离觞不挥儿女泪。

笳鼓动地归来时,金印斗大肘后系。

君不见燕颔虎颈班超侯万里,又不见风声鹤唳谢玄破肥水。

形式: 古风

翻译

精神饱满如熊熊燃烧,梦境中渴望效仿勒石燕然的功绩。
宝剑龙泉藏在三尺长鞘内,厚重的犀牛皮甲和柔软的茸绦穿在身上两层。
响箭穿空带着霜寒飞远,认旗紧贴身侧随风飘动,红色鲜明。
驾驭着装饰华丽的骢马,眼睛里闪烁着紫色火焰,目光炯炯。
发誓要活捉单于献给天子,离别宴上不洒儿女情泪。
凯旋之时,笳鼓震动大地,金印硕大如斗,系在臂后。
你可曾见过像燕颔虎颈的班超那样万里封侯,又或是像谢玄那样凭借风声鹤唳击败敌军于淝水。

注释

精神:指人的精神状态。
熊气如虹:形容精神旺盛,气势如虹。
龙泉宝鞘:比喻珍贵的剑鞘。
犀甲茸绦:犀牛皮制成的铠甲和柔软的丝带。
鸣镝:响箭。
贴身飐日红:形容旗帜随风飘动,颜色鲜明。
紫焰炯双瞳:形容眼神锐利,目光如炬。
誓缚单于:发誓要俘虏匈奴首领。
金印斗大:形容官印极大。
燕颔虎颈:形容人相貌威猛。
班超侯万里:班超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侯。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疑神疑鬼。
谢玄破肥水:谢玄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

鉴赏

这首宋诗《上马曲》通过描绘主人公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壮志豪情,展现了诗人赵汝燧对于英雄气概的赞美。首句“精神如熊气如虹”形象生动,比喻人物饱满的精神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装备精良,如“龙泉宝鞘横三尺,犀甲茸绦擐两重”,显示出主人公的勇武与准备充分。

“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激烈与精准,箭矢破空,旗帜鲜明,体现出主人公的英勇决断。诗人进一步刻画人物内心,“玉辔绣鞯鞲骢马,眼有紫焰炯双瞳”,骏马配以华丽鞍具,眼神坚定,充满决心。

最后两句“誓缚单于献天子,离觞不挥儿女泪”表达了主人公的忠诚与坚韧,即使面对离别也不为儿女情长所动,一心向战功。结尾处以班超和谢玄的历史典故作结,强调了主人公志在千里,期望能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

整体来看,《上马曲》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赞美了英勇的战士和他们的壮丽征程。

收录诗词(288)

赵汝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义兽行

君不见明皇有象能拜舞,看定禄山瞪目怒。

又不见昭宗有猴能起居,望见全忠奋臂呼。

两朝玩物固丧志,异类报国乃仗义。

天宝大驾蜀道巡,开平初元唐祚倾。

百僚奉贼身尽窜,宰相畏族神不宁。

尔象尔猴忿且嗔,其面虽兽心则人。

当时节士知有几,壮哉义兽不怕死。

形式: 古风

小水寺

披雾入野寺,寒林响西风。

谁遣僧出迎,山鸟为我通。

染衣松露香,照眼岩花红。

聊此息尘虑,归骑毋匆匆。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山吟

梯磴扪绝壁,题诗纪幽临。

呵冻象管滑,堕崖千尺深。

群猿皆惊笑,看我攀萝寻。

石罅忽搜得,大书足前吟。

诵咏猿侧耳,颔头似知音。

吟罢下山去,猿亦归他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广寒游

九秋半矩月团团,琼瑶世界夜气寒。

羽士跃身导阿瞒,麾斥八极青云端。

老柯掷桂香不死,银桥跨空一万里。

飞步抽簪扣玉扃,中有素娥三千人。

绿瞳剪水鬓堆雾,风卷缟袖条脱露。

琅璈云笛广庭舞,笑乘白鸾弄蟾兔。

归裁仙曲作霓裳,天音尽洗凡丝簧。

霞裾星佩罗两行,玉环垂手春风场。

樽前尽日看未足,绛膏泣凤夜继烛。

宫商忽变不可听,马嵬斜谷雨霖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