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水碓

世人多机心,技巧变淳古。

水碓谁始有,石臼而木杵。

决流注其尾,尾抑首自举。

其法如权衡,轻重司仰俯。

浮沈刻漏箭,动息记里鼓。

木牛转刍粟,摽弓殪貔虎。

碾碓出一律,桔槔何足数。

我昔居村落,升合给爨釜。

晨吹课婢仆,茧足辞艰苦。

是时此未识,自笑愚且鲁。

细思乃诡道,抱瓮应不取。

文公圬者传,信矣无浪语。

食焉怠其事,殃祸尝因睹。

耕锄沥汗血,犹水旱风雨。

况尔饱无功,天意恐不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咏水碓》由金末元初的诗人王寂所作,通过对水碓这一古代灌溉工具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诗中首先指出“世人多机心,技巧变淳古”,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复杂人心和技巧过度发展的感慨,强调了传统淳朴技艺的价值。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水碓的工作原理:“水碓谁始有,石臼而木杵。决流注其尾,尾抑首自举。”形象地描绘了水碓如何利用水流驱动石臼和木杵进行舂米的过程。进一步解释了其工作原理:“其法如权衡,轻重司仰俯。”将水碓的操作比作天平的使用,巧妙地体现了其平衡与效率。

随后,诗人通过“浮沈刻漏箭,动息记里鼓”、“木牛转刍粟,摽弓殪貔虎”等比喻,进一步展示了水碓在农业生产和军事防御中的应用,强调了其多功能性和高效性。最后,诗人回忆自己过去在村落的生活经历,感叹当时并未认识到水碓的重要性,自嘲自己的无知,并反思了过分依赖机械可能导致的问题:“是时此未识,自笑愚且鲁。细思乃诡道,抱瓮应不取。”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水碓这一古代灌溉工具的智慧与实用性,也蕴含了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工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收录诗词(287)

王寂(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尽见花三首(其一)

柳色含烟冻已回,杏花迎日暖初开。

须知造化无南北,更远春风也到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春尽见花三首(其二)

杏梢如怯晓寒轻,相对无言却有情。

忆得上都春睡足,隔墙时听卖花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春尽见花三首(其三)

朔漠杏花初破蕾,南州梅子已垂枝。

寒乡倍费生成力,但得阳和莫恨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平生便静今衰老,黄雀傍檐嫌啅噪。

忽闻燕语绝可怜,亟出披衣任颠倒。

呢喃似说经岁别,念我穷愁加慰劳。

飞云轩在容借不,故里故园聊一到。

不然为我达一信,问讯平安却相报。

黎明与汝当远别,汝可低头听吾告。

稻粱多处足罗网,闭口忍饥无抵冒。

芹泥深垒要安稳,艾叶傥来休急躁。

明年按部定经此,与汝相期永为好。

临行叮嘱主人翁,千万莫将天物暴。

形式: 古风 押[号]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