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兄张伯高来访横河感旧与拜先君墓下有作次韵(其一)

衰年回首少年事,尚喜初心炯自如。

俗态可怜人厚薄,交情那问势亲疏。

懒陪康乐登山屐,且醉渊明采菊庐。

一笑相寻非易得,河渠执手更踟蹰。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垂暮之年回望年轻时的事,仍欣慰初心依旧鲜明如初。
世故人情令人怜悯,交往只看是否真心,不在乎地位高低。
懒得再去攀附权贵,只想像陶渊明那样在菊花小屋中饮酒自乐。
能与知己笑谈不易,一旦携手,心中犹豫不决。

注释

衰年:垂暮之年。
回首:回望。
少年事:年轻时的事。
尚:仍然。
喜:欣慰。
初心:最初的心愿或态度。
炯:鲜明。
自如:如初。
俗态:世故人情。
可怜:令人怜悯。
人厚薄:人情的亲疏。
交情:友情。
势亲疏:地位的高低。
懒陪:懒得去陪伴。
康乐:指晋代名臣谢安,这里泛指权贵。
登山屐:登山鞋,比喻追求高位。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著称。
采菊庐:陶渊明的住所,象征田园生活。
一笑:欢笑。
相寻:寻找对方。
非易得:不容易得到。
河渠:比喻友情深厚。
执手:握手,表示亲密。
踟蹰:犹豫不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孙应时所作,通过对少年时代美好事物的回忆,表达了对初心和真挚交情的珍视,以及对人世间厚薄不一、势利交往的感慨。诗中充满了怀旧与哲理的思考,同时也不失生活的情趣。

首句“衰年回首少年事”设置了全诗的基调,表明诗人的立场是从衰老的角度回望青春时期,那些曾经鲜活的事物。紧接着,“尚喜初心炯自如”透露出诗人对保持初心和真实自我的欣赏,这种态度在当下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

“俗态可怜人厚薄,交情那问势亲疏”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世间人们因势利而产生的不同交往态度的同情与哀叹。这里的“俗态”指的是普通人的行为,“可怜”表达了一种悲悯的情感,而“人厚薄”和“交情那问势亲疏”则直白了世间交往中的虚伪和距离感。

“懒陪康乐登山屐,且醉渊明采菊庐”这两句转换了语气,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不愿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与自然为伴,享受简单的快乐。这里的“懒陪康乐”意味着不愿意参与那些繁华而无意义的聚会,“登山屐”和“采菊庐”则描绘了一种清贫而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一笑相寻非易得,河渠执手更踟蹰”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情的珍视。这里的“一笑相寻”强调了难得的真心朋友,而“河渠执手更踟蹰”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不舍昼夜,紧握着手的深厚情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交往态度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以及对于真挚友情的珍惜。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定军山叹

仲达受巾帼,佐治来闭营。

君看此情事,岂办吾孔明。

八阵有天威,千里无留行。

但度渭水去,贼势能不争。

便当截狼头,三辅即日平。

连年计兹役,独坐粮运萦。

所以五丈原,驻军方杂耕。

俶载维首夏,望望秋谷升。

云何西风至,忽已落大星。

痛哉万世功,于此丧垂成。

炎精遂沦谢,王路终榛荆。

三马肆蹄齧,群雄迄纵横。

公乎少徐死,此祸何由生。

天机定谁执,变化纷可惊。

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

世论复卤莽,呜咽志士情。

朗咏少陵诗,何诛陈寿评。

形式: 古风

武担西台和师文作

西台在何许,秋草暮云间。

十亩有馀竹,一窗无数山。

望远足离思,忧时多苦颜。

相看终惜醉,更挈酒瓶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郑倅是岁七月同游和余韵复和酬之

高人遗世纷,山水好常酷。

监州当暑来,风露劳栉沐。

千里生清凉,万象入睐瞩。

公馀事幽讨,驾言访空谷。

岂知丛尔县,有此壮哉瀑。

飞盖缭崇阿,响屐穿翠麓。

林声疑雨鸣,石怪若釜覆。

辉辉倚天剑,凛凛寒水玉。

画图见所稀,瑶琴写难足。

馀霏湿巾袂,莹色照眉目。

平生此会心,一笑欲捧腹。

酒间出新篇,明珠粲盈掬。

留作岩壑光,长令鬼神伏。

东山怀太傅,濂溪想茂叔。

逸兴渺乾坤,真赏谢丝竹。

何由频执鞭,云峰恣游宿。

形式: 古风

雨中过湖

烟雨平湖短棹归,清秋休作楚词悲。

关心千里莼鲈兴,转眼一年橘柚时。

好景何妨閒处得,胜怀应少俗人知。

相过拊掌有奇事,添得锦囊无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