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百舌鸟在清晨的独特鸣叫,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百舌鸟叫声的复杂与美妙。开篇“晨星晱晱残月低,众禽尚睡鸦未啼”描绘了清晨宁静的景象,为百舌鸟的出场营造了背景。接着,“树头春鸟独何事,饶舌能令听者迷”点出百舌鸟的特别之处,其叫声令人着迷。诗人通过“间关宛转百般巧,乍听仍续声不了”进一步赞美了百舌鸟叫声的复杂和连贯性。
“鹦鹉能言岂及繁,鸧鹒有韵无如巧”将百舌鸟与鹦鹉、鸧鹒(即黄莺)进行对比,强调了百舌鸟叫声的独特与高超。接下来,“飞来屋角自在鸣,向人媚语殊多情”则描绘了百舌鸟自由自在的鸣叫,仿佛对人有着深情的倾诉。
最后,“楚国祸缘靳尚产,秦王心与张仪倾”引用历史典故,暗示了百舌鸟叫声可能带来的复杂情感和潜在的负面影响。“欲诉化工除此禽,此禽得时谗变音”表达了诗人对于百舌鸟叫声可能带来的困扰的思考。“谮愬不行主明哲,尧庭舜陛鸾凤吟”则以古代圣君贤臣的场景,象征了明君的智慧与和谐的宫廷氛围,与百舌鸟的鸣叫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百舌鸟叫声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声音,也蕴含了对人性、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