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八咏(其七)芦子渡

芦瑟瑟兮水溶溶,望美人兮袁之崧。

雁呖呖兮心忡忡,眺东城兮江之中。

吾将踏苇兮歌清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元代寿宁所作的《静安八咏(其七)芦子渡》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秋日渡口景象。诗人以芦苇、流水和大雁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绪。

首句“芦瑟瑟兮水溶溶”,以“瑟瑟”形容芦苇随风摇曳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秋风萧瑟的氛围;“溶溶”则描绘了水面的平静与广阔,两者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静谧的自然画卷。接下来,“望美人兮袁之崧”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念对象,但并未具体说明是何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这句中的“袁之崧”可能是指某位特定的人物,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寄托。

随后,“雁呖呖兮心忡忡”两句,通过大雁的鸣叫与诗人内心的不安,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大雁南飞,既是自然界的现象,也常被用来比喻离别或思乡之情。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忧虑,或许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或许是对自己命运的担忧,这种复杂的情绪在大雁的叫声中得到了共鸣。

“眺东城兮江之中”一句,诗人从眼前的芦苇渡口,眺望远处的东城,江面的辽阔与城郭的遥远,不仅展现了空间的距离感,也暗示了诗人情感的深远与广阔。

最后,“吾将踏苇兮歌清风”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自由与洒脱。他选择在芦苇间行走,让清风伴奏,似乎在用行动与歌声,与自然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与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9)

寿宁(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僧。住持静安寺。有《静安八咏诗集》

  • 字:无为
  • 号:一庵
  • 籍贯:松江上海

相关古诗词

静安八咏(其八)绿云洞

万樾兮森森,云承宇兮阴阴。

洞有屋兮云无心,我坐石兮鼓瑶琴。

耶之溪兮华之嵓,云之逝兮吾将曷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自言羊可种,不信茧成丝。

形式: 押[支]韵

赋盖

百骨攒来一线收,葫芦金顶盖诸侯。

一朝撑出马前去,真个有天无日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口占

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

夜来明月楼头望,惟有嫦娥不嫁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