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

苏、陈甥舅真冰玉,正始风流起颓俗。

夫人高节称其家,凛凛寒松映修竹。

鸡鸣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

岂惟家室宜寿母,实与朝廷生异人。

忘躯徇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

不须拥笏强垂鱼,我视去来皆梦尔。

诵诗相挽真区区,墓碑千字多遗馀。

他年太史取家传,知有班昭续《汉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其舅母陈夫人而作的挽词。从内容上看,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陈夫人的高尚品格和她对家庭的影响,以及她对国家的忠诚态度。

“苏、陈甥舅真冰玉,正始风流起颓俗。” 这两句点出了陈夫人如同纯洁无暇的冰玉,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始"可能指的是北宋初年的一段政治清明时期。

“夫人高节称其家,凛凛寒松映修竹。” 陈夫人不仅个人品德高尚,而且她的家庭也因她而声名远播。这里的"凛凛寒松"和"映修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清冷孤傲的美。

“鸡鸣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陈夫人长寿而又每天都能以新的姿态出现的赞美,她的一生犹如晨光初照,永远充满希望和活力。

“岂惟家室宜寿母,实与朝廷生异人。” 这里强调了陈夫人的贤惠不仅对家庭有益,对整个国家也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幸事。

“忘躯徇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 诗人提到自己的儿子(或可理解为后代)能够继承陈夫人的遗志,为国忘身,不以个人得失而感到忧喜。

“不须拥笏强垂鱼,我视去来皆梦尔。”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陈夫人过世的哀悼之情,即使手中拿着书籍("拥笏"),也无法从悲痛中解脱,感觉过去和未来的一切都如同梦境。

“诵诗相挽真区区,墓碑千字多遗馀。” 诗人在陈夫人墓前吟诵挽词,以此表达自己的哀思。即使是墓碑上千言万语的赞颂,也无法完全表达对她的怀念。

“他年太史取家传,知有班昭续《汉书》。” 最后两句表明在未来的某一年,太史(官职名)会根据家族记录了解到陈夫人的事迹,以及她与历史上著名的班昭续写《汉书》的精神遗产相呼应。

这首挽词不仅是对陈夫人的哀悼,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品德高尚、忠于国家的人物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王中甫哀辞,并叙

生刍不独比前人,束藁端以废谢鲲。

子达想无身后念,吾衰不复梦中论。

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

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广陵后园题扇子

露叶风枝晓自匀,绿阴青子净无尘。

闲吟「绕屋扶疏」句,须信渊明是可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徐大正闲轩

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

知闲见闲地,已觉非闲侣。

君看东坡翁,懒散谁比数。

形骸堕醉梦,生事委尘土。

早眠不见灯,晚食或攲午。

卧看毡取盗,坐视麦漂雨。

语希舌颊强,行少腰脚偻。

五年黄州城,不蹋黄州鼓。

人言我闲客,置此闲处所。

问闲作何味,如眼不自睹。

颇讶徐孝廉,得闲能几许。

介子愿奉使,翁归备文武。

应缘不耐闲,名字挂庭宇。

我诗为闲作,更得不闲语。

君如汗血驹,转盼略燕、楚。

莫嫌銮辂重,终胜盐车苦。

形式: 古风

元丰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与几先自竹西来访庆老,不见,得与徐君卿供奉、蟾知客东阁道话久之

卷卷长廊走黄叶,席帘垂地香烟歇。

主人待来终不来,火红销尽灰如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