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其一)

东坡去矣空林麓,终古声名留厓谷。

不逢汪丞说爱山,谁向高台策蹇足。

且历兵乱日漫漫,鬼火昏黄蛇蝎盘。

蒙棘丛生牵萝薜,龙鳞老化问松湍。

天爱苍生斯人出,治周期月登衽席。

湖边万顷桑绿地,浓接棠阴齐栽植。

无何黛色压千鬟,笑对城南有无间。

台成不日民通政,八百年后重看山。

山灵爽气迎平旦,下雨崇朝黑天半。

赋就长歌挥兔毫,惊披珠玉临风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东坡的怀念以及对爱山台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句“东坡去矣空林麓”,表达了对东坡离开后的怀念与感慨,林麓空寂,似乎连自然界的生机都因东坡的离去而显得萧瑟。接着,“终古声名留厓谷”则强调了东坡名声的长久流传,即使时间流逝,他的声名依然在山川间回响。

“不逢汪丞说爱山,谁向高台策蹇足”两句,通过假设的情景,表达了对能欣赏到爱山美景的人的羡慕,同时也暗示了爱山台的美丽与独特。

“且历兵乱日漫漫,鬼火昏黄蛇蝎盘”描绘了战乱时期的苦难景象,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山台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难所。

“蒙棘丛生牵萝薜,龙鳞老化问松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爱山台的神秘与古老,仿佛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天爱苍生斯人出,治周期月登衽席”表达了对东坡治理地方的赞誉,以及他为百姓带来的福祉,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情怀。

“湖边万顷桑绿地,浓接棠阴齐栽植”描绘了爱山台周边的田园风光,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无何黛色压千鬟,笑对城南有无间”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爱山台的壮丽景色,仿佛黛色的山峦压倒了千鬟,展现出一种豪迈与自信。

“台成不日民通政,八百年后重看山”表达了对爱山台未来发展的期待,以及对东坡精神的传承。

最后,“山灵爽气迎平旦,下雨崇朝黑天半。赋就长歌挥兔毫,惊披珠玉临风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山间的清爽气息,以及诗人创作时的激情与感慨,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其二)

六载重来步层麓,怀人春雨苦空谷。

歧途日暮将安之,踯躅危磴碍进足。

何期严濑水淼漫,忽聚萍梗路曲盘。

喜约儿童迎竹马,快沾膏泽聆鸣湍。

坐看云岫无心出,当夏凉风铺琴席。

红亭白塔开旧颜,翠竹苍松表净植。

尽多风景付云鬟,罗列明窗大几间。

犹幸良朋结良会,爱山过客同说山。

爱山爱士评月旦,勤学岂废修途半。

经济无非道德腴,我熟闻之望洋叹。

形式: 古风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其三)

霎时轻散云飞麓,蓼红蘋白明涧谷。

无计攀留天际船,门外征尘起马足。

碧湖此去烟窅漫,去思直偕鸟道盘。

前后循声报最来,归市民心壑奔湍。

况复四明山奇出,东渡大江稳帆席。

海滨蜑户饶鱼盐,潮落农田勤耕植。

回头应不忘仙鬟,诗思清于苕霅间。

林鲍再官箸金石,颜苏自古寿湖山。

骊歌唱彻鸡声旦,容易西风秋刚半。

馀泽当流贺鉴湖,鼓舞来朝归与叹。

形式: 古风

饮湖郡庠即旧时重桂堂也即席赠汪教授

韶华廿载逝如斯,杯酒兴怀今昔时。

堂取君家丛桂义,编留先集校官诗。

依然文字朋僚饮,难得丹铅几席随。

开到白莲人未倦,当年茂叔不吾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宾于以游法华诗索和复次原韵纪游

佳日当春秋,酒兵逞潜伏。

来自馀不溪,劝我双瑞竹。

摩空尽廓廖,树地誇敏速。

下笔涌泉思,寻胜追风足。

高会下菰城,良朋快遐瞩。

遥指法华山,秀色朗心目。

太湖吞万顷,渺泛太仓粟。

乍系蓼岸舟,齐跻石斗谷。

门前柳荫深,涧底刍薪束。

琼宫木犀香,天半飘馀馥。

拾级兴愈浓,枕石云时簇。

何人诵贝经,万卷齐梁录。

欲结清净缘,岁月流不复。

泉下不坏身,人拜道旁肃。

吐莲随处春,逐利此身促。

相与陟山头,山在弁山麓。

湖近植菰蒲,沙平搏雁鹜。

苍翠浮洞庭,半面神接续。

傍水几人家,安居知聚族。

伟哉东坡游,言语妙歌曲。

全湖易酩酊,设想超凡俗。

翩翩于思君,追步苏玉局。

故乡好湖山,不必渴思蜀。

同游载酒归,此理胸烂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