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于以游法华诗索和复次原韵纪游

佳日当春秋,酒兵逞潜伏。

来自馀不溪,劝我双瑞竹。

摩空尽廓廖,树地誇敏速。

下笔涌泉思,寻胜追风足。

高会下菰城,良朋快遐瞩。

遥指法华山,秀色朗心目。

太湖吞万顷,渺泛太仓粟。

乍系蓼岸舟,齐跻石斗谷。

门前柳荫深,涧底刍薪束。

琼宫木犀香,天半飘馀馥。

拾级兴愈浓,枕石云时簇。

何人诵贝经,万卷齐梁录。

欲结清净缘,岁月流不复。

泉下不坏身,人拜道旁肃。

吐莲随处春,逐利此身促。

相与陟山头,山在弁山麓。

湖近植菰蒲,沙平搏雁鹜。

苍翠浮洞庭,半面神接续。

傍水几人家,安居知聚族。

伟哉东坡游,言语妙歌曲。

全湖易酩酊,设想超凡俗。

翩翩于思君,追步苏玉局。

故乡好湖山,不必渴思蜀。

同游载酒归,此理胸烂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法华山及周边地区游玩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酒兵逞潜伏”、“下笔涌泉思”、“琼宫木犀香”等,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佳日当春秋”,点明了游玩的时间正值春季或秋季的好日子,为全诗奠定了愉悦的基调。接下来的“酒兵逞潜伏”一句,巧妙地将饮酒比作士兵的行动,隐喻了诗人在游玩中的畅饮与欢愉。

“来自馀不溪,劝我双瑞竹”两句,通过余不溪的流水和双瑞竹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摩空尽廓廖,树地誇敏速”描绘了天空的广阔与树木的生机勃勃,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下笔涌泉思,寻胜追风足”则反映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高会下菰城,良朋快遐瞩”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喜悦,以及对远方美景的欣赏。接下来的“遥指法华山,秀色朗心目”进一步强调了法华山的秀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太湖吞万顷,渺泛太仓粟”通过太湖的辽阔与太仓的微小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融入了诗人对友情、历史文化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孟嘉落帽图

彼何人哉图之右,缓带轻装昂其首。

首著乌纱不可寻,飘空风捲空诸有。

传说晋代孟参军,龙山游眺际重九。

登高作赋大夫能,脱略公卿恕僚友。

山高不道秋飙高,蓦地吹来尘扑斗。

发稀自笑不胜簪,帽落峰头蓬飘帚。

卒临若不集欢嗔,科头兀立独良久。

须知此老腹有诗,未惯侯门供奔走。

濡首何妨墨沈毫,洒巾任尔愁浇酒。

层峦环列猿鹤窥,万木声清鼍龙吼。

放眼青山红树间,固无纤俗掣其肘。

薄宦危机何地无,褫冠弹冠数某某。

天以落帽全我真,画图千百十年后。

偶将豪气说登临,桓大司马其知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借书柬衡甫

针线压女红,斧锥资匠斲。

器利善事先,至理通乎学。

讲学在群书,梯航与辘轴。

舍此旧迹寻,歧途迷踯躅。

嗟我少失学,父书未能读。

缥缃飘劫灰,湖海走尘俗。

几处拥书城,心羡涎流角。

饷贫慨以慷,驱饥常缚束。

堪叹楮叶成,已尽易饘粥。

异书识纤微,天花眩眼目。

牛充梁栋高,蠡测山渊伏。

一知半解时,岁月逾匆促。

三来苕霅间,游忆髫龄熟。

桂堂许重登,天香犹馥郁。

施子真儒官,今雨旧雨续。

得钱便买书,插架签盈屋。

问难并析疑,取求快所欲。

帘燕静不嗔,河鼠饮满腹。

回首二十年,趋庭训闻独。

阶砌每徘徊,梦魂应来复。

袖卷晚归来,少年补未足。

荒草辟山蹊,暗室明椽烛。

故地逢故交,天与孤儿福。

形式: 古风

宾于复题话雨图有“朝糊口、夕埋头”之句,效体谢之

忆昔董生之慈孝兮,昌黎作歌而欷歔。

昼出耕兮夜读书。

嗟我生之玩愒兮,常虚掷乎居诸。

历少壮而无建白兮,值世路其崎岖。

愿游处以木石兮,乃饥寒之我驱。

岂磷缁失其坚白兮,非前日之真吾。

走四方而抱质兮,遇合悉听诸当途。

得馀暇于漏夜兮,藉笔墨以自娱。

扑俗尘之斗斛兮,完本性于须臾。

非课功而继晷兮,聊晤对于吾徒。

萱室愁夫衰白兮,寂寞对夫妻孥。

何瑶章之叠下兮,忘名实之相须。

敢执灯而裁答兮,谢故人之虚誉。

形式: 古风

拟禽言(其一)

麦熟麦熟麦未熟,老农已无隔年谷。

何堪赤日如火烧,十日不雨环而哭。

哭如雨点雨不飞,官赋来朝复催促。

刈麦输赋犹未足,谁能取得心头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