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孙莘老七绝(其七)

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

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去年腊月我曾去拜访孤山,曾在僧舍窗边度过半日悠闲时光。
并不是为了向妻子儿女诉说思归之情,因为道长有约,我应当直接返回。

注释

腊日: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即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至三十之间。
孤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以梅花著名。
僧窗:僧侣的窗户,指寺庙环境。
思归:思念回家。
妻子:古代泛指妻子儿女。
道人:道士,也指僧侣。
径须:应当立即,直接。

鉴赏

诗人以深厚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心灵的旅行。"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这里的“腊月”指的是农历最终的一个月份,冬天的尾声,常伴随着凛冽的寒风和萧瑟的景象。而“孤山”则是一个实处,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片净土。诗人在这个时候选择访问孤山,或许是在寻找一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曾借僧窗半日闲"透露出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静谧生活的追求。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然而,随后的两句“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却带出了一个转折。"不为思归对妻子"表明诗人此刻并无家室之念,而是全神贯注于眼前的精神寄托。然而,“道人有约径须还”则显示出一种责任和承诺的力量,迫使诗人不得不结束这短暂的逃离。这或许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责任与担当的认知。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探索,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老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榜鸳鸯起。

平明系缆石桥亭,惭愧冒寒髯御史。

结交最晚情独厚,论心无数今有几。

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

怪君颜采却秀发,无乃迁谪反便美。

天公欲困无奈何,世人共抑真疏矣。

毗陵高山锡为骨,陆子遗味泉冰齿。

贤哉仲氏早拂衣,占断此山长洗耳。

山头望湖光泼眼,山下濯足波生指。

倘容逸少问金堂,记与嵇康留石髓。

形式: 古风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一)

吴王池馆遍重城,闲草幽花不记名。

青盖一归无觅处,只留双桧待升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二)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