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漱石山人幽园,题壁即赠

镇日幽斋事啸吟,池前漱石映清阴。

苍松偃盖浑难画,白鹤登堂为听琴。

重叠图书张邺架,玲珑秘阁肖云林。

羡君独得岩栖趣,地僻尘音未易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幽静的居所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首联“镇日幽斋事啸吟,池前漱石映清阴”,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人每日在幽静的书房中吟诵啸歌,池边的石头映照着清澈的树荫,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颔联“苍松偃盖浑难画,白鹤登堂为听琴”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自然与高雅。苍松的枝叶垂落如盖,难以用画笔描绘其神韵;白鹤飞临厅堂,只为聆听主人的琴声,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主人超凡脱俗的风度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颈联“重叠图书张邺架,玲珑秘阁肖云林”则展示了主人丰富的藏书和高雅的品味。邺架上层层叠叠的书籍,仿佛是知识的海洋;而秘阁的设计则如同云林般错落有致,既体现了主人对学问的追求,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

尾联“羡君独得岩栖趣,地僻尘音未易寻”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羡慕他能独自享受山岩之中的乐趣,身处偏僻之地,远离尘世的喧嚣,这种生活状态对于追求心灵宁静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美好与高雅,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罗山道中口号

倦鸟寻窠下,幽花隔树香。

晚风清暑气,客路绕愁肠。

马恋平芜绿,旗翻落日黄。

费公仙术短,坐叹道遥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游大仙岩,复题寺壁

远望峰峦画本张,钟声迢递度禅堂。

一溪沙石晴波洁,半岭松杉午气凉。

云里僧归衣带湿,花间客过屐生香。

重来胜地酣凭眺,扫壁寻诗兴更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晤丁鸣皋道人于大仙寺,作诗赠之

重晤辽东老令威,方瞳碧眼世间稀。

剑光出袖青蛇活,舄影翻空白鹤归。

閒理素琴调道性,静参秘箓悟元机。

遥知云履星冠客,即日丹成列紫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观水火穴纪事

闻说火山奇,共入火山去。

遥望白芙蓉,排列白云处。

廿里大仙岩,寄宿许小住。

俯视来时途,白云积如絮。

破晓乘篮舆,重觅火山路。

沿径诘曲行,四塞皆烟雾。

林外闻清钟,引向禅堂驻。

老僧瘦于猿,问答多妙悟。

引我观火穴,舍舆著芒屦。

崎岖历蚕丛,阴翳入深树。

攀萝数里馀,倏忽睹奇趣。

山头曲突如,火光烂飞炷。

其穴乃有六,穴烈燄竞吐。

中有清泉流,如瀑势奔注。

水火同一源,上炎下流溯。

有树奇不枯,去火甫两步。

青草环四傍,土色俨铁铸。

煮茗有异芳,饮之等甘澍。

对此共称奇,莫能明其故。

徘徊同忘归,不觉碧天暮。

纪异愧无才,即景诗聊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