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乡僧庵

静答光阴转法华,生涯更藉菊为家。

山园隔树翻秋雨,石径萦池浴晚霞。

学凤尾翘无限草,似鸡冠样不胜花。

萧椮安得诸王谢,竹下清谭煮露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静静地回应着光阴流转,生活更加依赖菊花为居所。
山中的园子隔着树落下秋雨,石头小路围绕着池塘映照着晚霞。
学习凤尾草的姿态,那无尽的绿色仿佛比不上花朵的鲜艳。
我怎能像萧椮那样得到王侯贵族的赞赏,只想在竹林下的清泉中煮一壶露水茶。

注释

静答:静静地回应。
光阴:时间。
转法华:流转佛法。
生涯:生活。
藉:依靠。
菊:菊花。
山园:山中的园子。
隔树:隔着树木。
翻秋雨:落下秋雨。
石径:石头小路。
萦池:环绕池塘。
浴晚霞:映照晚霞。
学凤尾翘:模仿凤尾草的翘起。
无限草:无尽的绿色。
似鸡冠样:像鸡冠花一样。
不胜花:比不上花朵。
萧椮:古代的一种竹子,这里代指高雅人士。
安得:怎能。
诸王谢:王侯贵族。
清谭:清澈的溪流。
煮露芽:煮露水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静答光阴转法华”一句,以佛教经典《法华经》的意境为背景,设置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生涯更藉菊为家”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接受,将自然界作为自己的栖息之所。

“山园隔树翻秋雨”、“石径萦池浴晚霞”两句,通过秋雨和晚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山林环境。诗人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学凤尾翘无限草”、“似鸡冠样不胜花”则是对自然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通过对草木形态的比喻,传达出一种生命力旺盛而又不过度张扬的情趣。

“萧椮安得诸王谢”、“竹下清谭煮露芽”最后两句,以淡雅的语调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和谐交流,以及对简单生活的享受。这里的“诸王谢”可能是指古代隐逸之士,而“竹下清谭”则是诗人与友人的平静交谈,通过煮露芽这一行为,更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简约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3)

何筹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轩即事

小立溪窗下,山光晚不同。

清秋霜未降,乌桕叶先红。

桥影涵深水,钟声挟远风。

闲情谁领会,吟处倚梧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降真岩

凤顶孤峰耸绝奇,仙家云驭久栖迟。

飞腾岷岭元和日,留记山岩景祐时。

水透山阿朝北坎,山开井势拱南离。

他年殿阁鸣钟磬,广运重开帝载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赋得御制句朔野阵云飞

塞日穿痕断,边云背影飞。

缥缈随黄屋,阴沈护御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满眼烟霞与宅连,义高孝弟代相传。

彤庭召对曾承诏,内府颁书特奉宣。

学古一门遵法度,礼宾群仆尽精贤。

竺斋月夜招琴客,花院春风恣饮筵。

乘兴访僧因挂褐,傍秋买鹤不争钱。

半空山色长供望,彻晓清泉缓醒眠。

残暑就溪开敞槛,晚凉观稼入平川。

神仙药术亲留写,朝达诗牌自把悬。

携手漫思为好伴,此身方恨未归田。

忆君几度西南望,遥想情风寄一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