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唐人五言八韵(其一)申包胥乞师

辰尾垂天谪,亡人惎寇兵。

舟师通大别,猎火照方城。

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

君王亲草莽,微命托宗枋。

彳亍终南近,间关绕霤平。

张旃非聘客,蹑屩一书生。

雀立庭柯瞑,猿啼夜柝惊。

秦车今已出,誓死必存荆。

形式: 排律

鉴赏

此诗《拟唐人五言八韵(其一)申包胥乞师》由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诗中描绘了申包胥在危难之际,向各国求援的场景,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首联“辰尾垂天谪,亡人惎寇兵”以“辰尾垂天谪”起笔,形象地描绘了申包胥在危急时刻向天祈求援助的情景,暗示了他面对强敌时的无助与绝望。“亡人惎寇兵”则点明了申包胥的身份和处境,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颔联“舟师通大别,猎火照方城”通过“舟师通大别”描绘了申包胥派遣使者寻求援助的行动,而“猎火照方城”则以火光映照山城,象征着希望之光的出现,预示着援助即将到来。

颈联“九县长蛇据,三关凿齿横”运用比喻手法,将敌军比作长蛇盘踞,形象地展示了敌军的强大与威胁,同时也暗示了申包胥面临的艰难挑战。

尾联“君王亲草莽,微命托宗枋”表达了申包胥对君王的信任与依赖,以及自己虽为微臣,却愿意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上,体现了其忠诚与担当。

接下来的诗句“彳亍终南近,间关绕霤平”描绘了申包胥在艰难险阻中不断前行,最终接近目标的场景,表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张旃非聘客,蹑屩一书生”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申包胥作为书生的身份,即使在艰难时刻,仍不忘国家大义,展现出其高尚的品格。

最后,“雀立庭柯瞑,猿啼夜柝惊”以自然界的景象衬托申包胥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同时“秦车今已出,誓死必存荆”则表达了申包胥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以及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申包胥在国家危难之际,不畏艰险,勇于求援,最终成功保国卫民的壮丽篇章,深刻体现了其忠诚、勇敢、智慧和担当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拟唐人五言八韵(其二)高渐离击筑

神州移水德,故鼎去山东。

断霓夫人剑,残烟郭隗宫。

身留烈士后,迹混市儿中。

改服心弥苦,知音耳自通。

沈沦馀技艺,忼慨本英雄。

壮节悲迟晚,羁魂迫固穷。

一吟辽海怨,再奏蓟丘风。

不复荆卿和,哀哉六国空。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拟唐人五言八韵(其三)班定远投笔

少小平陵县,萧然一布衣。

读书传父业,握管上皇畿。

太乙藜初降,兰台露未晞。

生涯凭笔札,甘旨为慈闱。

忽见天弧动,聊将电铗挥。

于阗迎辔靷,疏勒候旌旂。

冻碛军营转,秋山捷奏飞。

封侯来万里,老见锦衣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拟唐人五言八韵(其四)诸葛丞相渡泸

火山横日幕,铜涧亘天徼。

乱树云南国,交绳僰外桥。

枕戈穿偪仄,带甲上岧峣。

地汁生淫雾,流烟入斗杓。

七擒依算略,一战定蛮苗。

信洽炎荒永,恩宣益部遥。

深思危大业,隆眷切先朝。

更有亲贤表,宫廷告百僚。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拟唐人五言八韵(其五)祖豫州闻鸡

万国秋声静,三河夜色寒。

星临沙树白,月下戍楼残。

击柝行初转,提戈梦未安。

沈几通物表,高响入云端。

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

风尘怀抚剑,天地一征鞍。

失旦何年补,先鸣意独难。

函关犹未出,千里路漫漫。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