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唐人五言八韵(其五)祖豫州闻鸡

万国秋声静,三河夜色寒。

星临沙树白,月下戍楼残。

击柝行初转,提戈梦未安。

沈几通物表,高响入云端。

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

风尘怀抚剑,天地一征鞍。

失旦何年补,先鸣意独难。

函关犹未出,千里路漫漫。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夜边疆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首联“万国秋声静,三河夜色寒”以“万国”、“三河”泛指广阔地域,秋声静寂,夜色寒冷,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接着“星临沙树白,月下戍楼残”进一步渲染边塞的荒凉与孤寂,星星照耀下沙树显得格外洁白,月光下的戍楼已破败不堪。

颔联“击柝行初转,提戈梦未安”描绘了士兵巡逻的情景,柝声初起,但他们的梦境仍不安稳,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内心的恐惧。颈联“沈几通物表,高响入云端”则转向对自然界的描写,沉寂的夜晚,声音传至云端,既表现了自然界的辽阔,也暗含了对战争中人性的反思。

尾联“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风尘怀抚剑,天地一征鞍。失旦何年补,先鸣意独难。函关犹未出,千里路漫漫。”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他认为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时运,需要振翅高飞,像英雄般面对挑战。同时,他怀揣着剑,准备在天地间驰骋,但又感叹何时能弥补失去的光明,先于他人鸣叫的意愿难以实现。最后,他仍未走出函谷关,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思。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拟唐人五言八韵(其六)陶彭泽归里

结驷非吾愿,躬耕力尚堪。

咄嗟聊绾绶,去矣便投簪。

望积庐山雪,行深渡口岚。

芟松初作径,荫柳乍成庵。

瓮盎连朝浊,壶觞永日酣。秋篱寻菊蕊,春箔理桑?。

旧德陈先祖,遗书付五男。

因多文义友,相与卜村南。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常熟县耿侯橘水利书

神庙之中年,天下方全盛。

其时多贤侯,精心在农政。

耿侯天才高,尤辨水土性。

县北枕大江,东下沧溟劲。

水利久不修,累岁烦雩禜。

疏凿赖侯勤,指顾川原定。

百谷满仓箱,子女时昏聘。

洋洋河渠议,欲垂来者听。

三季饶凶荒,庶徵频隔并。

谁能念遗黎,百里嗟悬磬。

况此胡寇深,早夜常奔迸。

上帝哀茕嫠,天行当反正。

必有康食年,河雒待明圣。

自非经界明,民业安得静。

愿作劝农官,巡行比陈靖。

畎浍遍中原,粒食诒百姓。

形式: 古风

偶来

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无求。

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

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大唐中兴颂歌

昔在唐天宝,禄山反范阳。

天子狩蜀都,贼兵入西京。

肃宗起灵武,国势重恢张。

二载收长安,銮舆迎上皇。

小臣有元结,作诗颂大唐。

欲令一代典,风烈追宣光。

真卿作大字,笔法名天下。

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

书过泗亭碑,文匹淮夷雅。

留此系人心,枝撑正中夏。

先公循良吏,海内推名德。

驱马复悠悠,分符指南极。

遐眺道州祠,流览浯溪侧。

如见古忠臣,精灵感行色。

匪烦兼两载,不用金玉装。

携此一纸书,存之贮青箱。

以示后世人,高山与景行。

天运有平陂,名迹更存亡。

宝弓得堤下,大具归西房。

旧物犹生怜,何况土与疆。

却念蒸湘间,牧骑已如林。

西南天地窄,零桂山水深。

岣嵝大禹迹,万木生秋阴。

一峰号回雁,朔气焉得侵。

恐此浯厓文,苔藓不可寻。

藏之箧笥中,宝之过南金。

此物何足贵,贵在臣子心。

援笔为长歌,以续中唐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