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余今岁重九有酒无肴而长儿在宜兴诸儿苏杭溧阳因辄继和(其一)

吾翁始落南,土思尚依依。

筑堂扁岷峨,目断落日晖。

忆昔丙申岁,锦里烟尘飞。

甲子已一周,而我犹未归。

孤蓬失本丛,旅雁抱长饥。

百年直寄尔,旷然勿徒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牟巘在宋末元初时期所作,名为《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余今岁重九有酒无肴而长儿在宜兴诸儿苏杭溧阳因辄继和(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吾翁始落南,土思尚依依”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但对家乡的思念仍然深切。接着,“筑堂扁岷峨,目断落日晖”两句,通过描述自己在家乡筑建的房屋,以及眺望夕阳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的怀念。

“忆昔丙申岁,锦里烟尘飞”回忆起过去的岁月,诗人所在的地区曾经历过战乱,烟尘四起,生活动荡不安。“甲子已一周,而我犹未归”感叹时间的流逝,尽管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但诗人仍未能回到家乡,表达了对回归故里的渴望。

“孤蓬失本丛,旅雁抱长饥”以孤蓬和旅雁的形象自比,比喻自己如同漂泊在外的游子,失去了归属感,饱受生活的艰辛。“百年直寄尔,旷然勿徒悲”最后两句,诗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认为人生百年,应寄情于世,不必徒增悲伤,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情感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余今岁重九有酒无肴而长儿在宜兴诸儿苏杭溧阳因辄继和(其三)

我殆胜彭泽,无酒亦无琴。

湖外来远饷,屋角啭好音。

吹帽节已迫,醉乡路可寻。

勿违故人意,洗盏起自斟。

甜酒乏风骨,谷永与杜钦。

而此清且劲,良足慰我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余今岁重九有酒无肴而长儿在宜兴诸儿苏杭溧阳因辄继和(其四)

人生徒自苦,与世为卷娄。

何如有美酒,自献还自酬。

贫虽不若富,用寡庶易周。

婚嫁愿已毕,此外复何忧。

况无下噀田,得与彭泽俦。

年丰米长贱,一饱或可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余今岁重九有酒无肴而长儿在宜兴诸儿苏杭溧阳因辄继和(其七)

两山南北峙,四水贯此州。

登临岂不嘉,出门自寡俦。

客乡几重九,岁月如奔流。

萧然具果饮,聊以散百忧。

平生和陶集,韵高乃敢酬。

乃复咏歌之,岁晚葆姱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程渔庄救燕

燕巢屹高垒,蛇行危折罄。

不虞猝见侵,怪事发轩屏。

黄口养渐大,紫翮翻相映。

雌雄力难护,吞噬气方盛。

岂不避戊己,天意特未定。

主人勇赴救,为惠固当竟。

蜿蜒堕尺箠,折首甘所迎。

古人致阴类,嗜好用其性。

此族遭炮燔,往往多夭横。

人固异于物,纵暴胡忍听。

试看自古来,善者终必胜。

羿殒莽亦屠,曾莫保躯命。

报应各以类,岂不信可證。

驱而放之菹,是乃三代政。

姑用柳子言,锄吾草莱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