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余今岁重九有酒无肴而长儿在宜兴诸儿苏杭溧阳因辄继和(其四)

人生徒自苦,与世为卷娄。

何如有美酒,自献还自酬。

贫虽不若富,用寡庶易周。

婚嫁愿已毕,此外复何忧。

况无下噀田,得与彭泽俦。

年丰米长贱,一饱或可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人生的追求往往徒劳无功,与世无争或许是一种更为平和的生活态度。他提出,拥有美酒自饮自乐,似乎比追求世俗的荣华更有意义。在物质上,诗人认为贫穷虽然不如富裕,但节俭的生活更容易满足,且不必为繁琐的婚嫁事宜担忧。他进一步阐述,如果生活能够简单到没有多余的田产,就如同陶渊明那样,与自然和谐共处,也是一种幸福。

诗人还提到,丰收之年,粮食价格低廉,即使生活朴素,也有可能实现温饱。整首诗通过对比贫富、简奢,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这种对简朴生活的推崇,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物质与精神追求平衡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东坡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余今岁重九有酒无肴而长儿在宜兴诸儿苏杭溧阳因辄继和(其七)

两山南北峙,四水贯此州。

登临岂不嘉,出门自寡俦。

客乡几重九,岁月如奔流。

萧然具果饮,聊以散百忧。

平生和陶集,韵高乃敢酬。

乃复咏歌之,岁晚葆姱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程渔庄救燕

燕巢屹高垒,蛇行危折罄。

不虞猝见侵,怪事发轩屏。

黄口养渐大,紫翮翻相映。

雌雄力难护,吞噬气方盛。

岂不避戊己,天意特未定。

主人勇赴救,为惠固当竟。

蜿蜒堕尺箠,折首甘所迎。

古人致阴类,嗜好用其性。

此族遭炮燔,往往多夭横。

人固异于物,纵暴胡忍听。

试看自古来,善者终必胜。

羿殒莽亦屠,曾莫保躯命。

报应各以类,岂不信可證。

驱而放之菹,是乃三代政。

姑用柳子言,锄吾草莱径。

形式: 古风

九日

秋风飒以至,今日重阳日。

眼明对南山,尚想陶彭泽。

向来建威幕,颇见有此客。

驱车不小留,驾言公田秫。

一朝又弃去,此意谁能识。

寄奴趣殊礼,风旨来自北。

只今王江州,建国功第一。

故是何珉孙,举动良足惜。

饮愧望柴桑,稍以自湔涤。

殷勤白衣饷,犹恐不我即。

中路候蓝舆,要致已甚迫。

葛巾赤两脚,颓然向林宅。

此翁本坦荡,焉能苦违物。

虽然可计取,中实未易屈。

华轩又何羡,自载返蓬荜。

终身书甲子,往往义形色。

如使磷与缁,安得为玉雪。

篱边菊弄黄,粲粲正堪摘。

我方持空觞,千载高风激。

形式: 古风

简赵子昂

君维大雅姿,被服蔼兰荪。

胸次综流略,本本又元元。

手追七子作,凌厉气所吞。

馀事到翰墨,藉甚声价喧。

居然难自藏,珠玉走中原。

四年郎省户,小滞当高鶱。

肯来为多士,复除布春温。

力争吾道回,中流收崩奔。

眷言维桑旧,从容驻輶轩。

我亦喜再见,一笑略寒暄。

首诵新诗章,两耳为君尊。

高情殊磊落,俗子何足论。

顾我寂寞地,无物当赠言。

乃复携尺纸,看君醉墨翻。

霜木石共老,野竹翠不蕃。

落笔频申顷,岁晚古色存。

思君时一把,此意期勿谖。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