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晓色开霜坂,饥乌啄麦畦。
山腰馀雪瘦,天面冷云低。
寒意梅花北,禅心柏子西。
窗前借残月,照我度前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山野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于自然的心境。
"晓色开霜坂,饥乌啄麦畦。" 这两句设定了早晨的场景,霜冻解冻之时,乌鸦因饥饿开始觅食,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初醒的景象。
"山腰馀雪瘦,天面冷云低。" 山间剩余的雪覆盖着山腰,天空中飘浮着低垂的冷冽云层,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
"寒意梅花北,禅心柏子西。" 梅花在寒风中显得更加坚韧,而诗人的内心则如同西方的柏树一样安详和宁静,这里梅花与柏树象征着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窗前借残月,照我度前溪。" 诗人在窗前借助夜晚留下的月光,准备穿越前面的溪流,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清净与向往超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出诗人一种宁静、超然的心灵状态。
不详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塔庙新严迹半空,山前山后但孙桐。
楼台影压浮天浪,钟鼓声随过岸风。
定有龙宫在深碧,初疑海市变青红。
众医不识人间病,遗箓谁知药石功。
落日仍江县,相逢下马鞍。
频忧从者病,可奈故人寒。
老大囊书脱,平生匣剑乾。
长年祇少睡,忽漫语盘桓。
秋壑相迎故出奇,便应到处小迟迟。
不妨簿领纷遮眼,未碍岚光秀入脾。
小睡宁寻儿女梦,新诗定写水云姿。
旧巾垫角风流在,何许杉篁暮雨时。
一径通松竹,入门闻夜香。
青灯孤照佛,斜月静归廊。
未厌逢僧拙,终惭涉世忙。
十年犹彷佛,一梦自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