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
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
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异域风俗,表达了自己对遥远故土的思念和对当地生活的不适应。
“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异乡的风俗感到陌生和困惑,这里的“吁”是叹息的意思,表示一种无奈和不解。"斯人"指的是当地的人,"难并居"意味着与这些人共同生活很困难。
“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这里的“乌鬼”可能是一种黑色的宠物或者神秘的生物,"黄鱼"则是食物。通过这两句,诗人描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诗人表达了对旧友旧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感叹到了新的朋友和知识在心中的淡薄。"旧识"指的是老朋友,"为态"意味着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而"新知"是新认识的人或新学到的东西,"暗疏"则表示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即便在异乡,也要努力过好每一天。"治生"是指管理生活,"耕凿"则是辛勤工作的意思;"只有不关渠"可能意味着对于水源这样的公共资源不是很关心,或者说诗人对这些琐事不是很在意。
整首诗通过描写异乡生活中的种种不适和怀念故土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便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也要努力活出自己的色彩。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西历青羌板,南留白帝城。
于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声。
是非何处定,高枕笑浮生。
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泥多仍径曲,心醉阻贤群。
忍待江山丽,还披鲍谢文。
高楼忆疏豁,秋兴坐氛氲。
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
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
忍断杯中物,秪看座右铭。
不能随皂盖,自醉逐浮萍。
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
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终思一酩酊,净扫雁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