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中原无地可容身,塞外还生有道瞋。

世惟欲杀称知己,我亦自嫌真罪人。

半榻日光还是睡,一瓢诗句未全贫。

邻翁颇怪痴呆甚,饭熟时招喜过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偶成》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自我反省以及与邻人的互动的深刻思考。

首联“中原无地可容身,塞外还生有道瞋”,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中原地区,作为传统的文明中心,却似乎无法容纳诗人的存在;而边远的塞外,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至少还有人愿意以“有道”之名对待他,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颔联“世惟欲杀称知己,我亦自嫌真罪人”,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在世人眼中,所谓的“知己”往往只是表面的虚伪与利益的交换,而诗人自己也因某种原因被视为“罪人”。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批判,也体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与反思。

颈联“半榻日光还是睡,一瓢诗句未全贫”,则转向了个人生活的描写。诗人选择在简陋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通过“半榻日光”的自然之乐和“一瓢诗句”的创作之乐,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对物质贫困的一种反讽,也是对精神世界丰富性的肯定。

尾联“邻翁颇怪痴呆甚,饭熟时招喜过频”,描绘了诗人与邻人的互动。尽管邻居可能觉得诗人的行为有些古怪,但诗人在饭熟之时频繁地邀请邻居,既体现了他与人为善的品质,也暗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深化了主题,即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真诚与善良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偶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对当时社会风貌的生动画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蝇

白拂频挥去复回,炎蒸无计避凉台。

赦文不见青衣报,病骨先烦吊客来。

苦抱兔尖酣墨汁,愿随骥尾绝尘埃。

眼看七月秋声急,满塞霜飞为尔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杨济明

共是孤身海上山,燕支一去不知还。

鸭江已作鸳鸯渚,翠幕仍同虎豹关。

桃李种成花更烂,诗书典尽粒方艰。

不禁更听琵琶怨,碎却青衫泪点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遥哭笔山

记得梅花各一篇,暗风吹骨泪如泉。

几年白下予同宿,万丈黄垆尔独先。

总为江山能短气,曾因病难学逃禅。

相逢一笑无难事,只恐阎罗亦有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遥哭群玉

客舍无人促膝时,传灯勒鼎总相期。

早知一世心归梦,恨不当年革裹尸。

残墨尚多留白下,孤魂应去到峨嵋。

还思患难君偏切,夜夜天山带雪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