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楼外雨初晴。人倚云屏。月华如水照吹笙。

多事夜寒添半臂,春也无情。残烛尚荧荧。

好梦初惊。纱窗晓色已平明。

天籁不知何处寺,一片虚灵。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浪淘沙》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月色如水、梦境初醒的宁静画面。

首句“楼外雨初晴”,点明了环境背景,雨后的清新与宁静为整首词定下了基调。接着,“人倚云屏”一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所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倚靠在云屏旁的人,仿佛与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增添了几分超脱尘世的意味。

“月华如水照吹笙”一句,将月光比作清澈的流水,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落的情景,同时以“吹笙”这一动作,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雅致,仿佛在月光下轻柔地吹奏着乐曲,让人心旷神怡。

“多事夜寒添半臂,春也无情”两句,通过对比夜寒与春意,表达了对季节更替、自然规律的感慨。夜寒虽添衣,但春天似乎并不在意人间的冷暖,这种无奈与感慨,增添了词的情感深度。

接下来,“残烛尚荧荧,好梦初惊”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烛光微弱,好梦被突然惊醒的情景。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也是对生活瞬间的微妙捕捉,让人感受到时光流转中的脆弱与美好。

最后,“纱窗晓色已平明,天籁不知何处寺,一片虚灵”四句,将视角转向清晨,纱窗外的晨光已经照亮了世界,天籁之音仿佛来自远处的寺庙,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这里的“虚灵”二字,不仅形容了声音的纯净,也暗示了心灵的净化与超越,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从夜至晨、从静谧到光明的过程,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体现了顾太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尾犯.九月五日雨中作

风雨近重阳,香噀短篱,秋水清洁。

落帽题糕,费词人饶舌。

天将晚、潇潇雨意,酒初醒、沈沈妆阁。

听疏帘外,一阵西风,触动橹铃铁。残虫声渐歇。

况又到、霜冷时节。多病年来,怕镜中消削。

爱红叶、碧山谁染,剪黄花、翠襟自襭。

登高心兴,似比著、当年更薄。

形式: 词牌: 尾犯

一剪梅.雨中剪菊花赠纫兰妹

暮秋天气太无聊。风又凄凄,雨又潇潇。

清樽共酌恨难招。一道重城,千里之遥。

东篱乍满冷香飘。次第开来,昨日今朝。

露黄亲剪好丰标。满贮筠篮,玉蕊金苞。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被花恼.题王石谷画友梅轩图

疏枝老干自斜横,开满冷花冰蕊。

竹里柴门对流水。

夜深人静,梦回酒醒,半隐鸟皮几。

明月下,小窗前,乱飞琼雪寒烟里。

潇洒足平生,不作劳劳羁宦子。

梅花结伴,修竹苍松,乐事无过此。

任三春桃李斗芳菲,怕风动、娇红尽吹起。

画图上,一片清香生素纸。

形式: 词牌: 被花恼

点绛唇.题朱葆瑜女史锄月种梅图

月满风清,晴香乍试花心净。

荷锄幽径,疏密安排定。花压栏干,翠袖和香凭。

天如镜。横斜掩映。有个人相称。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