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十首(其二)

锦筝银甲响鹍弦,勾引春声上绮筵。

醉倚阑干花下月,犀梳斜亸鬓云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精美的筝和银色的甲片弹奏出鹍鸡弦的声音,
唤起春天的旋律在华丽的宴席上回荡。

注释

锦筝:装饰华丽的筝,形容音乐器物精致华美。
银甲:银制的甲片,可能指筝上的装饰或演奏者的手套。
鹍弦:鹍鸡的弦,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绮筵:华丽的宴席,形容宴会场面豪华。
阑干:栏杆,这里指倚靠的地方。
花下月:月下花丛,营造出浪漫的场景。
犀梳:用犀牛角制成的梳子,珍贵而精美。
鬓云边:鬓发如云,形容女子秀发浓密。

鉴赏

这段诗歌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作品,属于其《无题十首》的第二首。诗中的意象丰富,音韵和谐,让人仿佛能够聆听到古筝银甲奏出的旋律,也能感受到春夜月下的温馨与美好。

“锦筝银甲响鹍弦”一句,以“锦筝”比喻古筝,配上“银甲”,形容其精致华丽;“勾引春声上绮筵”,则是描写古筝奏出的旋律与春天的和声相互缠绕,共同跳跃在精美的地垫(绮筵)之上。

“醉倚阑干花下月”一句,通过“醉倚阑干”,描绘出诗人在醉酒之后依靠栏杆的悠闲情景;“花下月”则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夜晚景象。

最后,“犀梳斜亸鬓云边”一句,以“犀梳”形容头发的整齐,通过“斜亸鬓云边”,意指在月光下头发散落如云,这不仅是对女性美丽发饰的一种描写,也隐喻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段诗通过对音乐、夜晚风景的描绘,以及对女性美貌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捕捉与欣赏,也透露出了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

收录诗词(158)

唐彦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号:鹿门先生
  •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生卒年:?~893

相关古诗词

无题十首(其三)

楚云湘雨会阳台,锦帐芙蓉向夜开。

吹罢玉箫春似海,一双綵凤忽飞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无题十首(其四)

春江新水促归航,惜别花前酒漫觞。

倒尽银瓶浑不醉,却怜和泪入愁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无题十首(其五)

谁知别易会应难,目断青鸾信渺漫。

情似蓝桥桥下水,年来流恨几时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无题十首(其六)

漏滴铜龙夜已深,柳梢斜月弄疏阴。

满园芳草年年恨,剔尽灯花夜夜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