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戏赠

武皇听歌长太息,倾城不难难绝色。

连娟脩嫭果自得,三十六宫宠无敌。

君不见孝宣既没王业衰,优游时事牵文辞。

延寿丹青最叵信,无盐侍侧捐毛施。

此时昭君去宫掖,边风侵肌雪满碛。

穹庐旃墙烧?蠡,琵琶怨思胡笳悲。

犹怜敌情不消歇,子孙累世称阏氏。

传闻汉宫翻可愁,纨扇绿衣长信秋。

燕啄皇孙两悽恻,当时无事成深仇。

覆杯反水难再收,深渊瞬息为高丘。

尘沙萧条猛虎塞,边民独记和亲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昭君怨戏赠》由宋代诗人刘攽创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历史典故的巧妙融合,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王昭君命运的深刻同情与反思。

诗中开篇以“武皇听歌长太息”起笔,借汉武帝听闻王昭君之歌而叹息的情节,引出对昭君命运的感慨。接着,“倾城不难难绝色”,揭示了昭君美貌无人能及,却难以得到帝王的真正宠爱,暗含了命运的无奈与悲剧色彩。

“连娟脩嫭果自得,三十六宫宠无敌”两句,描绘了昭君在众多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但这种宠爱并非真正的幸福,而是建立在远离故乡、远嫁异域的基础之上。

“君不见孝宣既没王业衰,优游时事牵文辞”则将视角转向汉宣帝之后的朝政,暗示了国家权力的衰落,以及文人墨客对时局的忧虑。

“延寿丹青最叵信,无盐侍侧捐毛施”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批评了画家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夸张与不实描绘,同时也暗指昭君在宫廷中的地位与形象被扭曲。

“此时昭君去宫掖,边风侵肌雪满碛”描绘了昭君离开皇宫,远赴边疆的艰苦生活,边地的寒冷与风沙,象征着她命运的凄凉与孤独。

“穹庐旃墙烧?蠡,琵琶怨思胡笳悲”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昭君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状态,以及她内心的哀怨与思念。

“犹怜敌情不消歇,子孙累世称阏氏”表达了对昭君虽远嫁匈奴,但依然心系故土,希望和平的愿望。

“传闻汉宫翻可愁,纨扇绿衣长信秋”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思了宫廷生活的虚幻与残酷,以及女性命运的脆弱。

“燕啄皇孙两悽恻,当时无事成深仇”通过历史故事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昭君命运的复杂与悲剧性。

最后,“覆杯反水难再收,深渊瞬息为高丘”以自然景象的变迁比喻历史的不可逆与命运的无常。

“尘沙萧条猛虎塞,边民独记和亲侯”则点明了昭君远嫁的目的——和亲,以及她对边疆人民的影响,同时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命运的细腻描绘与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和平的向往,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春日

春波淫淫泉脉清,揵菑作担芳草生。

女桑柔弱欲动色,落枝投斧声敲铿。

山前一雨杏花白,布谷来往相和鸣。

鞦韆系树径路熟,童稚翁妪欢逢迎。

田家此乐世岂知,人生所急食与衣。

计谋虽拙日有效,筋力无馀身得为。

形式: 古风

幽州图

鄙夫平居常叹息,蓟门幽都皆绝域。

安得猛士守北方,力排敌人复禹绩。

田生手携朔漠图,丹书万里之强胡。

挂图高堂素壁上,壮或阴山来坐隅。

长城迢迢属沧海,古塞历历生黄榆。

纵横指顾皆旧物,抚事慨时惊呼。

太平壮士多虚死,念君避胡来万里。

九关深沉虎豹恶,布衣何由说天子。

卷图还君意黯然,咄嗟世事非余耻。

形式: 古风

汲颍水

城中凿井非不深,苦泉欲饮先烦心。

天生颍水似碧玉,盛夏一酌逾千金。

野童絜壶不盈斗,清能照眉甘适口。

未曾一饭过闾里,犹以空瓶累川后。

形式: 古风

次韵范内翰西圻老人诗

大行宫车千乘强,翠华晚驾烟苍苍。

龙髯堕地长秋草,白云悠悠飞帝乡。

先驱轶出塞门外,天宇寥廓初无傍。

凄风疾雨走道路,万灵奔走谁非常。

汉家德泽遍四海,戎夷执绋虚边疆。

翾飞啄息愿效死,以彼壤穴皆容光。

词臣宗功笔力壮,感激顾遇思揄扬。

周宣中兴在云汉,武皇最著惟宣防。

道旁老翁话旧事,面目黧黑情摧伤。

赐缣如雪身独得,无衣自幸方同裳。

桑田变海不可测,恸哭白日悲风长。

君不见封禅之君皆不死,岂以衣冠之葬疑轩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