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阴道中作

五月绥州北,途程少郁蒸。

马依膻草聚,人抱浊河澄。

迹固长城垒,冤深太子陵。

往来经此地,悲苦有谁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五月在绥州以北行走,路途上很少有湿热之气。
马儿依偎在散发腥味的草丛旁,人们怀抱着对浑浊河流变清的期望。
足迹停留在古老的长城堡垒上,冤屈深似那太子的陵墓。
过往的人们经历此地,心中的悲苦有谁能够体会得到呢?

注释

五月:指农历五月。
绥州:古地名,位于今中国陕西省北部。
途程:旅途,行程。
郁蒸:形容气候湿热,这里指天气并不湿热。
马依:马儿依靠,此处指马匹休息的地方。
膻草:带有腥膻气味的草,可能指某些特定的牧草。
浊河:浑浊的河流,可能特指当地的一条河流。
澄:澄清,这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迹固:足迹停留,表示经过并停留。
长城垒:长城的堡垒,指古代边防工事。
冤深:冤屈深重。
太子陵:可能借指一个具有深厚冤屈故事的地点或象征。
往来:来来往往,指路过此地的人们。
经此地:经过这个地方。
悲苦:悲伤与苦难。
谁能:有谁能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五月时节途经绥州北的所见所感。开篇“五月绥州北,途程少郁蒸”两句,设定了一种淡远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景。“马依膻草聚,人抱浊河澄”则具体描写了路边的景象,马儿靠近长满了花香的草丛,而行人则拥抱着清澈的河水,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之美。

诗人接下来转向历史的深处,“迹固长城垒,冤深太子陵”两句,通过古老的长城遗迹和太子的坟墓,抒发了对往昔历史的沉思与对过往悲剧的同情。最后“往来经此地,悲苦有谁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代游子在此地留下的无尽哀伤之情的共鸣。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悲怆情怀。

收录诗词(155)

许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字:文化

相关古诗词

汴河十二韵

昔年开汴水,元应别有由。

或兼通楚塞,宁独为扬州。

直断平芜色,横分积石流。

所思千里便,岂计万方忧。

首甚资功济,终难弭宴游。

空怀龙舸下,不见锦帆收。

浪倒长汀柳,风欹远岸楼。

奔逾怀许竭,澄彻泗滨休。

路要多行客,鱼稀少钓舟。

日开天际晚,雁合碛西秋。

一派注沧海,几人生白头。

常期身事毕,于此泳东浮。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闻蝉十二韵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

初离何处树,又发去年声。

未蜕唯愁动,才飞似解惊。

闻来邻海徼,恨起过边城。

骚屑随风远,悠扬类雪轻。

报秋凉渐至,嘶月思偏清。

互默疑相荅,微摇似欲行。

繁音人已厌,朽壳蚁犹争。

朝士严冠饰,宫嫔逞鬓名。

乱依西日噪,多引北归情。

筱露凝潜吸,蛛丝忽迸萦。

此时吟立者,不觉万愁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题甘露寺

丹槛拂丹霄,人寰下瞰遥。

何年增造化,万古出尘嚣。

地势盘三楚,江声换几朝。

满栏皆异药,到顶尽飞桥。

泽广方云梦,山孤数沃焦。

中宵霞始散,经腊木稀凋。

铎动天风度,窗明海气消。

带鼙分迥堞,当日辨翻潮。

鸟去沉葭菼,帆来映泬㵳。

浮生自多事,无计免回镳。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题郑侍郎岩隐十韵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

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

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遰雨声。

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

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

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