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甘露寺

丹槛拂丹霄,人寰下瞰遥。

何年增造化,万古出尘嚣。

地势盘三楚,江声换几朝。

满栏皆异药,到顶尽飞桥。

泽广方云梦,山孤数沃焦。

中宵霞始散,经腊木稀凋。

铎动天风度,窗明海气消。

带鼙分迥堞,当日辨翻潮。

鸟去沉葭菼,帆来映泬㵳。

浮生自多事,无计免回镳。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翻译

红色栏杆擦过红云天空,人间景象从高处远望。
哪一年增添了这造化奇迹,万古以来超脱世俗喧嚣。
地势蜿蜒穿越三楚大地,江水涛声历经多少朝代更迭。
栏杆周围全是珍奇药草,山顶到处都是飞架的桥梁。
湖泊广阔如同古云梦泽,孤独的山峰见证了沃焦的次数。
半夜时分彩霞方才散去,经过严冬树木也稀少凋零。
铃铛摇动天风穿堂而过,窗户明亮海上的雾气消失。
城墙边传来阵阵鼓声,日光下辨认翻涌的海潮。
鸟儿飞去消失在芦苇丛中,帆船驶来映照在清澈的水面。
人生本就充满诸多事务,无法避免再次策马回头。

注释

丹槛:红色的栏杆。
丹霄:红色的云天。
人寰:人间。
瞰:俯视,远望。
何年:哪一年,何时。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化育。
尘嚣:尘世的喧闹。
地势:地形地势。
三楚:古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泛称。
江声:江水的涛声。
异药:珍奇的草药。
飞桥:高悬的桥梁,形容桥高如飞架。
泽广:广阔的水域。
云梦:古代大湖名,这里比喻湖泊广阔。
沃焦:传说中的山名,常指火成岩被水侵蚀后形成的地形。
中宵:半夜。
霞始散:彩霞开始消散。
经腊:经历冬天。
铎动:铃铛摇动的声音。
天风:高空的风。
窗明:窗户明亮。
带鼙:伴随着鼓声。
迥堞:远处的城墙。
辨翻潮:分辨翻滚的海潮。
葭菼:芦苇等水边植物。
帆来:帆船驶来。
泬㵳:形容水面清澈广阔。
浮生:漂泊不定的人生。
多事:充满事务,忙碌。
回镳:策马回头,比喻返回或改变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甘露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深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丹槛拂丹霄,人寰下瞰遥”两句,以宏伟壮丽的词汇勾勒出寺院的轮廓,让读者仿佛能见到那高耸入云的建筑和周围广阔的天地。

“何年增造化,万古出尘嚣”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与永恒价值的追问,同时也映射出了寺院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地势盘三楚,江声换几朝”则是对甘露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进行的描绘,通过对山川形胜和江水流动声音的细致刻画,传达了时间的长河与自然的永恒。

“满栏皆异药,到顶尽飞桥”一句,不仅写出了寺院中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更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灵修之地的意象。

“泽广方云梦,山孤数沃焦”两句,是诗人对甘露寺周遭自然景观的赞美,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孤寂中蕴含的深邃哲思。

“中宵霞始散,经腊木稀凋”描绘了夜晚到黎明时分,天色渐明和树木在微风中的摇曳,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

“铎动天风度,窗明海气消”则是对寺院内外自然之声与光线变化的细腻捕捉,更深化了那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带鼙分迥堞,当日辨翻潮”两句,通过对水流和时光流转的描写,再次强调了寺院所处之地的自然美与时间的静谧。

“鸟去沉葭菼,帆来映泬㵳”一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甘露寺周围的生物活力和水域景观的美丽,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动静结合的意境。

最后,“浮生自多事,无计免回镳”则是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反思与逃避,以及对甘露寺作为一处超脱红尘之所的向往。这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映射出了古代文人对于清净、出世思想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甘露寺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时间永恒与精神超脱的深刻感悟,构建了一幅既美丽又富有哲理的画面。

收录诗词(155)

许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字:文化

相关古诗词

题郑侍郎岩隐十韵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

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

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遰雨声。

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

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

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寻山

蹑履复支筇,深山草木中。

隔溪遥避虎,当坞忽闻钟。

落叶多相似,幽禽半不同。

群猱呼却散,如此异林翁。

形式: 五言律诗

过故洛城

七百数还穷,城池一旦空。

夕阳唯照草,危堞不胜风。

岸断河声别,田荒野色同。

去来皆过客,何处问遗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友人归江南

皇州五更鼓,月落西南维。

此时有行客,别我孤舟归。

上国身无主,下第诚可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