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头陀上人赴庐山寺

僧家无住著,早晚出东林。

得道非真相,头陀是苦心。

持斋山果熟,倚锡野云深。

溪寺谁相待,香花与梵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僧家无住著,早晚出东林"表明僧人没有固定的居所,每天清晨与黄昏时分都要踏上通往东林的道路,这里的东林很可能是指寺庙或山林之类的地方。

"得道非真相,头陀是苦心"则透露出诗中僧人追求精神境界的艰辛和深度。"得道"意味着达到一种悟道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并非外表所能看出的真实写照,而是内在的心灵体验。"头陀"指的是苦行僧,即通过苦修来磨练自己的僧人,体现了他们对精神境界追求的执着和坚持。

接下来的"持斋山果熟,倚锡野云深"则是对僧人的生活进行了具体描绘。"持斋"可能指的是僧人手持食物或是守戒的行为,而"山果熟"则展现出自然界的丰饶与和谐,通过这两者的结合,诗人传达了一种清贫自足、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倚锡野云深"则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似乎僧人的内心世界也如同这片云雾一样深不可测。

最后两句"溪寺谁相待,香花与梵音"则是对僧人寂寞生活的一种反问。"溪寺"指的是山林中的小庙或静室,而"谁相待"则表达了孤独和等待的情感。"香花与梵音"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偶尔传来的佛教礼仪的声音,这些声音似乎成为了僧人唯一的伴侣。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生活细节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修行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收录诗词(3)

郑常(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邢逸人

羡君无外事,日与世情违。

地僻人难到,溪深鸟自飞。

儒衣荷叶老,野饭药苗肥。

畴昔江湖意,而今忆共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谪居汉阳白沙口阻雨因题驿亭

汉阳无远近,见说过湓城。

云雨经春客,江山几日程。

终随鸥鸟去,秖待海潮生。

前路逢渔父,多惭问姓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苏尚书赴益州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

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古石之歌

江东藏瑞简,济北蕴兵书。

若非平固湖中雁,定是昆明池里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