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谭非庸(其一)

嗟予遘阳九,不得全天形。

接舆已髡首,桑扈亦裸行。

兰草非人锄,鸾皇乃自烹。

念君意气存,禦侮如干城。

小人箕其舌,君子渊无声。

经德不可回,相将保千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答谭非庸》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首先,“嗟予遘阳九,不得全天形。”诗人感叹自己遭遇了动荡不安的时代,无法保持自身的完整与安全。这里的“阳九”指的是古代用来形容灾年或乱世的词语,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宁。

接着,“接舆已髡首,桑扈亦裸行。”接舆和桑扈是古代的隐士,这里通过描述他们剃光头、赤身露体的行为,象征着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传统道德的坚守。接舆和桑扈的形象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诗人内心矛盾与挣扎的象征。

“兰草非人锄,鸾皇乃自烹。”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兰花与鸾鸟比作高尚的品质与理想,而“人锄”与“自烹”则分别象征着这些美好事物被世俗所破坏或自我毁灭的命运。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无奈与痛心。

“念君意气存,禦侮如干城。”诗人表达了对朋友谭非庸的敬佩之情,认为他坚持正义,如同城墙一般抵御外来的侵扰,保护国家与人民。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忠诚与勇敢品质的推崇。

“小人箕其舌,君子渊无声。”这两句诗对比了小人与君子的不同表现。小人满口谎言,而君子则保持沉默,但其内心却充满智慧与力量。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君子之风的向往。

最后,“经德不可回,相将保千龄。”诗人坚信高尚的品德是不可改变的,希望与朋友一同守护这种美德,以期长久地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传承与坚守的执着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个人命运、道德品质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立场,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价值的追求。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答谭非庸(其二)

黍苗何离离,雉雊求其妃。

咨予久独立,幽兰为薋葹。

今天降蟊贼,王事艰且危。

膂力君方刚,经营愿相资。

欲猎为呼鹰,欲战为骖骊。

骖骊何彭彭,西北开龙荒。

形式: 古风

寓山园吊祁忠敏公

园林午澄霁,左右芙蓉披。

浮舟弄清暾,遂至镜湖湄。

阳涯云方散,阴峰露未晞。

再拜清泠渊,泪下沾裳衣。

吁嗟怀沙人,守道无委蛇。

筑宫水中涘,兰橑莺粟楣。

金峦开彩翠,玉溜滴葳蕤。

方怀安石赏,遽与彭咸期。

皇舆已败绩,发肤何以为。

浩歌赴长湍,溯洄从九嶷。

容与凌明霞,触石体不隳。

怒潮为安流,靡濡鱼鳞衣。

我祖维灵均,冠剑郁陆离。

夫君交手去,重华以同归。

玄烟横极浦,冲风激寒澌。

投篇涕汍澜,日暮感舟师。

形式: 古风

衡山篇为徐武子丈寿

衡山有奇筱,为音何洋洋。

雌枝吐流徵,雄枝含清商。

美人摛朱唇,为君乐无方。

凤将九子吟,龙挟五驹翔。

紫芝成宫阙,醴泉满壶觞。

莱妻共高逸,为寿未渠央。

金庭连玉柱,四皓所徜徉。

昊天毋嗟嗟,痛饮以自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陈元孝登吹台作

夙闻太阿剑,霜锷莲花发。

楚王一麾之,三军尽流血。

夫君事远游,家贫一蒯缑。

千里登吹台,慷慨思报仇。

夷门无监者,谁为公子谋。

我昔吊梁园,所见惟林丘。

洪河崩底柱,蔓草连神州。

惊鸟纵横飞,离兽鸣相求。

平台宾客尽,四顾泪交流。

怜尔多难人,徘徊当暮秋。

长歌蓬池上,击筑睢水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