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酬李质夫

逸少池边有旧山,几年征泪染衣斑。

驽骀自饱方争路,騕袅长饥不在闲。

雪涨江南归浩荡,烟埋河朔去间关。

劳歌一听皆愁思,况我心非木石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王羲之池畔有座旧山,多年征战泪水已染满衣衫。
劣马只知饱食却争路奔跑,骏马忍饥已久不再悠闲。
江南大雪纷飞归途浩荡,河朔烟雾弥漫道路崎岖。
听到离别歌曲无不引发愁绪,更何况我心并非木石般无情。

注释

逸少:王羲之的字。
征泪:征战时的泪水。
衣斑:衣服上的泪渍。
驽骀:劣马。
自饱:只知饱食。
騕袅:骏马。
闲:悠闲。
雪涨:大雪积聚。
江南:江南省份。
归浩荡:归途广阔无垠。
烟埋:烟雾笼罩。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去间关:离开险阻之地。
劳歌:送别歌。
木石顽:木头和石头一样坚硬,形容人的心肠硬。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逸少池边有旧山,几年征泪染衣斑。"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池塘旁的古老山麓之中,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几年征泪"表达了长久以来积累的情感,泪水浸湿了衣服,显示出内心的忧伤和对往日的不舍。

"驽骀自饱方争路,騕袅长饥不在闲。" 这两句则表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弱小者得以安稳,而强者的争斗才刚开始。"驽骀"指的是力量较弱的动物,而"騕袅"则是形容饥饿难耐的样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

"雪涨江南归浩荡,烟埋河朔去间关。"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壮阔的景象,雪水汇聚成江,江南之行显得雄伟而又遥远。"烟埋河朔"则是一种迷离感,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越现实界限的情怀。

最后两句"劳歌一听皆愁思,况我心非木石顽。" 表示了诗人对音乐的反应,即便是平凡的曲调也能引起深深的忧郁之情。而"况我心非木石顽"则强调了作者内心的柔软和感性,不像木石那样无动于衷。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不公与艰辛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深沉的情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奉酬觉之

久知乘传入西州,鸡黍从容本不谋。

户外惊尘尺书至,眼中飞浪片帆收。

山林病骨烦三顾,湖海离肠欲万周。

尚有光华贲岑寂,箧中佳句得长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昌叔岁暮

城云漏日晚,树冻裹春深。

糁密鱼虽暖,巢危鹤更阴。

横风高彍弩,残溜细鸣琴。

岁换儿童喜,还伤老大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昌叔怀灊楼读书之乐

志食长年不得休,一巢无地拙于鸠。

聊为薄宦容身者,能免高人笑我不。

道德文章吾事落,尘埃波浪此生浮。

看君别后行藏意,回顾灊楼祇自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昌叔咏尘

尘土轻飏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

翻成地上高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

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

超然祇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