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民道中

踪迹年来遍朔南,消磨髀肉困征骖。

居民胜日一百五,倦客流年六十三。

水性依然人自老,树围如此我何堪。

瓶无储粟犹归去,待有良田已是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宜民道中》是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王寂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联“踪迹年来遍朔南,消磨髀肉困征骖。”描绘了诗人多年来在北方各地奔波,身体逐渐消瘦,身心俱疲的状态。这里的“髀肉”借指因长时间骑马而腿上肌肉的消减,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旅途劳顿的艰辛。

颔联“居民胜日一百五,倦客流年六十三。”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活状态的感慨。他将自己与当地居民的生活进行对比,感叹自己已经度过了六十三个年头,而这种对比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颈联“水性依然人自老,树围如此我何堪。”诗人以自然界的水性和树木生长的缓慢来比喻人生的不可逆转和岁月的无情。尽管自然环境依旧如故,但人却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衰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有限的深深感慨。

尾联“瓶无储粟犹归去,待有良田已是贪。”最后两句,诗人以日常生活的细节——没有粮食储备也要回家,以及对拥有良田的渴望,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有对未来可能拥有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宜民道中》通过诗人对自身经历、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展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287)

王寂(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寺壁

断桥环曲水,萧寺枕横坡。

佛壁书蜗篆,僧窗网雀罗。

天高延月久,地润得春多。

粥板催行李,驱驰奈老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建福寺

林野初疑盘野鹤,岩巅俄喜见枝撑。

地偏绝胜临平路,閒与行人管送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题返照庵北轩三首(其一)

塞路飞沙没马黄,解鞍投宿赞公房。

主人何事归来晚,满院落花春草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返照庵北轩三首(其二)

桃李山僧手自栽,不应容易向人开。

绿苔满院重门锁,为问东风底处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