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四)

末俗由来不贵儒,小夫小妇恣揶揄。

束书合问山林隐,绝迹莫登名利涂。

膝上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愚。

咸平处士真堪羡,死守梅花住里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世俗价值观念的批判,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名为士瞻上人的隐士形象,展现了他虽贫穷却因家庭的和谐与内心的满足而感到快乐,即使门前无债,也能如同愚人般沉醉于酒中。这种生活态度与世俗追求名利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推崇。

“末俗由来不贵儒”,开篇即指出社会风气不再重视儒家学说,暗示了当时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接着,“小夫小妇恣揶揄”则描绘了普通民众对这种变化的随波逐流,缺乏深思熟虑。

“束书合问山林隐,绝迹莫登名利涂”是诗中的转折点,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远离尘嚣、名利场才是真正的归宿。这里“束书”意味着放下书本,不再被知识束缚,而是选择心灵的自由。

“膝上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愚”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满足感超越物质财富。即便是贫穷,有子孙相伴,生活也充满乐趣;门前无债,生活无忧,如同无知的愚人般自在。

最后,“咸平处士真堪羡,死守梅花住里湖”是对士瞻上人生活的理想化描绘,将其视为值得羡慕的对象。他选择在梅花盛开的季节,居住在宁静的湖畔,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对自然和内心的坚守,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七)

难得心交左伯桃,亦无善相九方皋。

而今贱子多儒误,自古山人索价高。

众雀岂能知鹄志,一鸡何足用牛刀。

独醒独醉俱堪乐,妙理依然有浊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北窗

北窗隐几乐吾天,莫遣新愁到耳边。

一帽好花供醉舞,半床凉月伴闲眠。

故人自欲辞文叔,明主何尝弃浩然。

留取长安遮日手,养成指甲理朱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高卧

人生天地一蘧庐,耕凿虽劳乐有馀。

因阅杜诗删旧稿,为观羲帖习行书。

山公醉后犹骑马,渭叟闲来只钓鱼。

世道秋风总萧索,何如高卧白云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答胡苇杭

久矣相期物外游,长风吹不断闲愁。

两山翼翼青如舞,双鬓颾颾白始休。

蕉鹿梦回天地枕,莼鲈兴到水云舟。

旧藏方镜明如月,看去看来又一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