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潭石岩

揽辔观风只课程,风云要挹楚乡清。

晨旌几碍观山目,夜柝翻惊梦月情。

观者宁知部使者,平生元是老书生。

沧浪何处无人识,欲往从之一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骑马漫步欣赏风景,只想体验楚地的清新气息。
早晨的旌旗妨碍了我观赏山景,夜晚的更鼓声又让我在梦中惊醒。
旁观者怎会知道我其实是地方官员,一生都曾是个老书生。
在那沧浪水边,有谁能理解我的志向?我想去那里洗涤心灵。

注释

揽辔:骑马。
观风:欣赏风景。
楚乡:楚地。
清:清新。
晨旌:早晨的旌旗。
碍:妨碍。
观山目:观赏山景。
夜柝:夜晚的更鼓。
观者:旁观者。
部使者:地方官员。
元是:本来是。
老书生:老读书人。
沧浪:沧浪水。
濯缨:洗涤冠缨,象征洗去尘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老书生在自然风光中的感慨与自嘲。"揽辔观风只课程,风云要挹楚乡清"表现了诗人驻足于龙潭石岩之地,仰望风云变幻,与周遭的山水景色融为一体,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怀念。

"晨旌几碍观山目,夜柝翻惊梦月情"则写出了诗人在白天观赏山川,夜晚沉浸于月光之下的情感世界。晨昏交替,自然景物与内心情绪交织,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体验和情感投入。

"观者宁知部使者,平生元是老书生"透露出诗人的自嘲,他虽身为官员,但内心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读书人的纯粹与淡泊。这种身份与精神世界的对比,更显出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超脱和不羁。

最后两句"沧浪何处无人识,欲往从之一濯缨"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尘世的羁绊,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愿望。"一濯缨"形象化地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领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收录诗词(8)

马大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章岩

拳石中虚屋数椽,洞门东辟半规圆。

木高长蔽三竿日,人到同观一片天。

行路不堪秋后暑,禅床聊借午时眠。

山僧为我敲茶臼,相对炉香起暮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黄花渡

黄竹歌成雪未休,黄花渡口上横舟。

百钱买酒可能醉,千里怀人不奈愁。

岁事只馀旬五日,家山犹隔两三州。

飞云在目还知否,肯为彫胡一饷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乌林行

荆州儿曹不足恃,何物老瞒欺一世。

兵书浪语十三篇,不料乌林出奇计。

隆准云孙驱伏龙,紫髯强援要江东。

戈船植羽蔽寒日,雪浪崩崖惊晚风。

行閒一卒如儿戏,持火绝江人不意。

灰销汉贼终老心,功入乔家少年婿。

君不见华容道旁春草生,魂销不听车马声。

哀猿夜啼霜月冷,空馀野燐沙边明。

形式: 古风

云岩

林深路转山,岩虚云触石。

是中立数椽,仅足安一室。

断罅开碧落,当昼悬白日。

虬檗挂乳窦,飞鼠傅石脊。

山中古老人,对我诵记忆。

昔为鬼仙家,乃藉巨人力。

划地剖疆界,印泥遗指迹。

至今百年馀,住世三度易。

吾非梅子真,身是江南客。

詹子武夷俊,邂逅愿已适。

扶携一登览,相与有俦匹。

林逋叶静能,俱来一同席。

二子善鼓琴,无弦徒挂壁。

日暮云已归,今夕竟何夕。

徘徊卧白云,华胥何处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