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寺

虽向钟峰数寺连,就中奇胜出其间。

不教幽树妨闲地,别著高窗向远山。

莲沼水从双涧入,客堂僧自九华还。

无因得结香灯社,空向王门玷玉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尽管寺庙接连着钟峰,其中却有特别的美景脱颖而出。
不让幽深的树木占据闲适之地,特意开凿高窗面向远方的山峦。
莲花池的水来自两侧山涧,僧人从遥远的九华山归来。
我无缘加入香火繁盛的僧侣社团,只能空望着王侯的府邸,心中遗憾不能融入其中。

注释

钟峰:指山峰名。
奇胜:奇特的美景。
幽树:幽深的树木。
闲地:空闲的地方。
高窗:高大的窗户。
远山:远方的山。
莲沼:莲花池塘。
双涧:两条山涧。
九华还:从九华山归来。
香灯社:僧侣社团。
王门:王侯的府邸。
玉班:朝廷官员的行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灵性之所的画面。开篇“虽向钟峰数寺连”即展现了一片佛教圣地的壮观景象,众多庙宇依山而建,给人以深远的感觉。紧接着“就中奇胜出其间”则暗示在这连绵不绝的庙宇之中,每一处都藏有奇特的景致等待发现。

诗人在“不教幽树妨闲地”一句中,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景观的尊重和顺应。这里的“幽树”指的是那些生长在僻静之地的树木,而“闲地”则是指寺院中的空旷之处。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希望这些树木能自由生长,不受干扰,保持自然的本真面貌。

“别著高窗向远山”一句,则描绘了诗人或僧侣在寺内如何寻找心灵上的寄托。高窗不仅是观赏外界风景的一种方式,更是心灵超脱尘世纷扰的象征。在这里,高窗成为了连接远山与内心世界的桥梁。

接下来的“莲沼水从双涧入”描绘了一幅清澈溪流汇聚于莲花沼泽之中的美丽画面。这种景致不仅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客堂僧自九华还”一句,透露出寺中僧侣从远方归来的情境。“九华”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佛教圣地,而这位僧侣则是从那里返回到自己的庙宇之中。这里所传递的是一种归属感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最后两句“无因得结香灯社,空向王门玷玉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一种理解与追求。在没有特定原因的情况下,他参与到了一场以香灯为媒介的宗教集会之中。而“空向王门玷玉班”则显得有些无奈和自嘲,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林寺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超脱以及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

收录诗词(101)

李建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斋

水木绕吾庐,搴帘晚槛虚。

衰条寒露鹊,幽果落惊鱼。

爱酒贫还甚,趋时老更疏。

乖慵自有素,不是忽簪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阙下偶书寄孙员外

长安驱驰地,贵贱共悠悠。

白日谁相促,劳生自不休。

凤翔双阙晓,蝉噪六街秋。

独有南宫客,时来话钓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蔷薇二首(其一)

万蕊争开照槛光,诗家何物可相方。

锦江风撼云霞碎,仙子衣飘黼黻香。

裛露早英浓压架,背人狂蔓暗穿墙。

綵笺蛮榼旬休日,欲召亲宾看一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蔷薇二首(其二)

拂檐拖地对前墀,蝶影蜂声烂熳时。

万倍馨香胜玉蕊,一生颜色笑西施。

忘归醉客临高架,恃宠佳人索好枝。

将并舞腰谁得及,惹衣伤手尽从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