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

屋罅见明月,还见地上霜。

客子夜中起,旁皇涕沾裳。

匪为严霜苦,悲此明月光。

月光如流水,徘徊照高堂。

胡为此幽室,奄忽逾飞扬?

逝者不可及,来者犹可望。

盈虚有天运,叹息何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见月》,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夜晚见到明月与霜景,引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屋罅见明月,还见地上霜”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屋檐下看到明亮的月亮和地上的霜,营造了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客子夜中起,旁皇涕沾裳”描述了诗人因月光而夜不能寐,四处徘徊,泪水沾湿衣裳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匪为严霜苦,悲此明月光”一句转折,诗人不是因为严霜感到痛苦,而是因为明月的光芒引发了他的悲思。接下来,“月光如流水,徘徊照高堂”将月光比作流动的水,照亮了高大的厅堂,进一步渲染了月光的美丽与神秘。

“胡为此幽室,奄忽逾飞扬?”则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月光会在幽暗的室内突然变得飘忽不定?这里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逝者不可及,来者犹可望”表达了对过去无法挽回、未来尚可期待的感慨。最后,“盈虚有天运,叹息何能忘”总结了人生中的得失与变化都是自然规律,即使心中充满叹息,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体现了王守仁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天涯

天涯岁暮冰霜结,永巷人稀罔象游。

长夜星辰瞻阁道,晓天钟鼓隔云楼。

思家有泪仍多病,报主无能合远投。

留得升平双眼在,且应蓑笠卧沧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屋罅月

幽室不知年,夜长昼苦短。

但见屋罅月,清光自亏满。

佳人宴清夜,繁丝激哀管。

朱阁出浮云,高歌正凄婉。

宁知幽室妇,中夜独愁叹。

良人事游侠,经岁去不返。

来归在何时,年华忽将晚。

萧条念宗祀,泪下长如霰。

形式: 古风

别友狱中

居常念朋旧,簿领成阔绝。

嗟我二三友,胡然此簪盍。

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

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

所恨精诚眇,尚口徒自蹶。

天王本明圣,旋已但中热。

行藏未可期,明当与君别。

愿言无诡随,努力从前哲。

形式: 古风

答汪抑之三首(其一)

去国心已恫,别子意弥恻。

伊迩怨昕夕,况兹万里隔。

恋恋歧路间,执手何能默?

子有昆弟居,而我远亲侧。

回思菽水欢,羡子何由得。

知子念我深,夙夜敢忘惕。

良心忠信资,蛮貊非我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