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卢鸿十志图

厓欲脱,峰欲飞。水洒洒,烟熹熹。

石间老树不老色,翳萝悬阴石入黑。

调琴未了趣观泉,十处奇踪日相迫。

紫虚万里丹霞开,直上倒景之高台。

佳云好花满嵩少,仙友为我今归来。

莫嫌登山脚,曾踏东都路。

姚崇宋璟可人故,不然岂肯容易出山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诗中的“厓欲脱,峰欲飞”以夸张的手法,赋予山崖和山峰以生命,仿佛它们在轻轻摇曳,跃跃欲试。接着,“水洒洒,烟熹熹”则通过动态的水波和朦胧的烟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石间老树不老色,翳萝悬阴石入黑”描绘了岩石间的古老树木,虽历经岁月却依然生机勃勃,藤蔓缠绕,阴影深邃,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画面。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生命的活力与时间的流逝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奥秘。

“调琴未了趣观泉,十处奇踪日相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探索欲望,他不仅欣赏音乐之美,更渴望探寻自然界的每一个奇妙之处。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紫虚万里丹霞开,直上倒景之高台”描绘了一片绚烂的丹霞景象,紫色的天空与红色的霞光交相辉映,仿佛通往仙境的桥梁。诗人选择站在高台上,俯瞰这壮丽的景色,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佳云好花满嵩少,仙友为我今归来”描绘了嵩山(嵩少)上云彩缭绕、鲜花盛开的景象,仿佛是神仙朋友特意为诗人归来而准备的欢迎仪式。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莫嫌登山脚,曾踏东都路。姚崇宋璟可人故,不然岂肯容易出山去。”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然经历了艰难的登山之路,但因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愿意付出努力。同时,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姚崇和宋璟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应轻易放弃,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克服困难,达到心中的理想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生活美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255)

何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岘台

拟岘台,山如杯,树如苔。

台前东风花乱开,流云藏雨花间来。

花根得雨新绿催,花枝随雨成香泥。

神工鞭策不停手,七尺容形争好丑。

桐林领头木香酒,百钱一盏当酤否?

形式: 古风

雪中度崇仁望仙峰

游乐之溪清可沿,天风剡剡山盘盘。

愈行愈深愈幽邃,疑有仙者栖神丹。

樛木怪藤鸟鸣答,绿潭青壁龙嬉蟠。

徘徊赏爱不能已,步步驻目摇荒寒。

寒云平凝帟帷妥,急霰乱下珠玑完。

忽而两厓苍苍散花雪,板桥石路浮霎乾。

交迎密扑迷欲眩,怯下疑高行自难。

凭涧茅房所居雅,叩门烟火相依安。

澄渟夜气造宁极,婴冒晓冻追殊观。

忍触珑璁纵健踏,喜聆环朗藏鸣湍。

垂蕤不动偃杉竹,悬柱偶脱争岩峦。

前源未穷取危磴,直上百折陵巑岏。

新爪痕痕过饥虎,高翰叶叶游飞鸾。

□然独立倚霄汉,波涛翻海镕银宽。

双瞳四彻洞万境,肯与尘界循忧端。

蹇余看雪知几处?何如此时望仙峰上看。

仙之人兮来不来,浩浩元气与我同朝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题五马猎归图

秋野肃肃,秋草萋萋,天空雁度呼鹰时。

一马前行四马随,前者回顾相指挥。

最后两人俱下马,一人拱手俯听之,一人挐獐毛色肥。

角弓在韬箭在房,人马意态何迟迟?

知从底处射猎归,莫是营州少年并州儿。

閒中貌此知为谁,笔力精劲妙莫窥。

我疑此画有似汲冢古书出,蠹简残逸有缺遗。

不须完足自可宝,古人日远何由追?

呜呼古人日远何由追。

形式: 古风

黄氏南园歌

南园花,南园花,白于雪,红于霞。

深处定有仙人家,花阴乱驻七香车。

山香尽舞花不老,花艳直上摇金鸦。

琼膏一吸香入骨,醉呵金鸦不令斜。

南园竹,南园竹,寒于冰,绿于玉。

割得何天土一丘,炎官虽炎谁敢酷。

天山太古雪皎皎,蓬莱绝境风萧萧。

白鹤翻空啼一声,下占清阴对棋局。

君不见古南园,锦茵红皱琵琶弦,珊瑚碧树沈水烟。

嘉宾列坐鼓咽咽,白石诗句吟成编,放翁记文笔如椽。

挟策博塞若为贤,抚掌一笑睨青天。

不如花竹之间汲清泉,且取粟粒香芽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