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里以诗送邰侄铨试用其韵

明堂一柱已扶颠,下诏犹求梠与椽。

言并玉卮宜阁笔,鉴同金镜正持铨。

骊珠鱼目难齐价,嫫母西施孰是妍。

勉矣一鸣惊众彦,莫将栀蜡误长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明堂的一根支柱已经稳固,皇帝还下令寻找屋檐的梠木和椽子来完善。
在谈论重要议题时,应放下个人情感,公正地评价,如同用玉杯斟酒,放下笔墨;如同照镜子选拔人才,保持公平公正。
真正的价值难以混淆,就像骊珠和鱼眼,西施和嫫母,谁更美丽难以判断。
你的一鸣惊人将会使众多才俊感到惊讶,但要避免因偏见而误判,就像用栀蜡装饰鞭子而非提升其实际作用。

注释

明堂:古代帝王祭祀、朝会的重要场所。
梠与椽:指建筑用的屋檐材料和房梁。
玉卮:玉制的酒杯,比喻公正无私。
鉴同金镜:比喻公正的评判标准。
骊珠:传说中的宝珠,比喻珍贵之物。
嫫母:古代丑女,比喻外貌不佳。
西施:古代美女,比喻美貌。
栀蜡:比喻表面的装饰。
长鞭:原意为鞭子,这里比喻提升或激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立方赠送给名叫邰侄铨的人的一首应试诗。诗中表达了对邰侄铨才华的赞赏和鼓励,同时也寓含了对选拔人才的公正期待。

首句“明堂一柱已扶颠”比喻朝廷选拔人才如明堂立柱般支撑国家,暗示了考试的重要性和地位。接着,“下诏犹求梠与椽”表明即使在选拔人才时,仍需仔细挑选,如同寻找合适的栋梁之材。

“言并玉卮宜阁笔”意为言语如美酒,应当慎重选择,不宜随意挥洒;“鉴同金镜正持铨”则比喻选拔人才要像用金镜审视,公正无私。诗人强调了选拔过程中的严谨态度。

“骊珠鱼目难齐价,嫫母西施孰是妍”运用对比,指出真正的才德之士与庸碌之辈之间的差距,暗示评判应以实质为准,而非外在表象。

最后两句“勉矣一鸣惊众彦,莫将栀蜡误长鞭”是对邰侄铨的激励,希望他能一鸣惊人,展示才华,同时提醒他不要因小失大,误判人才。

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既是对人才的赞扬,也是对选拔者的告诫,体现了作者对公正选拔的重视。

收录诗词(272)

葛立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自号懒真子。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 字:常之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164

相关古诗词

连日灌畦莳菜废作诗

莫问新来额插犀,了无魂梦到金闺。

平头上尾慵搜句,重后轻前且灌畦。

正自无人尝鼎脔,不如有客办萍齑。

庾郎三九同刍豢,野荠从教施五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具上人以诗相别复和之

钵囊已解何山夏,千顷堂前又饱参。

仙里未须求七七,禅中聊共说三三。

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

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周元举侍郎梅花次韵三首(其三)

怪底穷冬凛冽天,一枝香艳媚尊前。

未应黑帝专司杀,谁道青阳独斡权。

冷伴素蟾斜弄影,轻飞么凤欲相先。

坐中人是王夷甫,幽韵清标两斗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周元举侍郎梅花次韵三首(其二)

山村疑有散花天,五出琼瑶忽满前。

闺女传香得韩寿,宫娥濡蜡照公权。

赏心共付尊中美,索笑谁为席上先。

它日成阴子如豆,不堪对酒割芳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