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耕堂为维扬李廷仲

愚者务兼并,良田亘阡陌。

苦作子孙计,贪心犹未塞。

有田不自耕,安能知稼穑。

但见家不訾,大小生骄佚。

殊不晓此田,乃是无情物。

百年三易主,到汝知几易。

一朝天不佑,复为他人得。

李公维扬彦,高世有绝识。

丧乱二十年,所向无定迹。

或寓南山南,或侨北山北。

岂不念子孙,为置美田宅。

积金与广业,视彼皆下策。

惟于方寸地,平居常种德。

诗书即耒耜,仁义乃沟洫。

利欲比稂莠,孝悌为黍稷。

既无水旱忧,宁假耘耔力。

富势不能夺,螟蟊不能贼。

一气涵至和,沛然有馀泽。

兰芽茁庭砌,玉树森相植。

家训重义方,弗效于墙䦧。

高堂日清晏,燕乐宜酒食。

坐上无白丁,谈笑尽逢掖。

封胡与羯末,侃侃咸侍侧。

父菑子肯播,慈颜喜盈色。

大书特书之,世作贻谋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愚者与智者的不同行为和观念,表达了对勤俭持家、重视教育、注重品德修养的倡导。诗中以“愚者务兼并,良田亘阡陌”开篇,描绘了愚者追求土地兼并的贪婪行为,而“苦作子孙计,贪心犹未塞”则揭示了这种行为背后的自私与未满足的欲望。

接着,“有田不自耕,安能知稼穑”强调了亲自劳作的重要性,指出只有亲身参与农事,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价值。随后,“但见家不訾,大小生骄佚”描述了因过度依赖土地带来的奢侈与子女的放纵,暗示了财富与教育的矛盾。

“殊不晓此田,乃是无情物。百年三易主,到汝知几易”则通过土地所有权的频繁更替,警示了财富的无常与不可靠性。最后,“一朝天不佑,复为他人得”进一步强调了命运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诗人转向赞扬李廷仲的智慧与远见:“李公维扬彦,高世有绝识。”他避世二十年,四处迁徙,却始终不忘为子孙考虑,不仅购置田宅,更注重积累道德与知识。“积金与广业,视彼皆下策”,表明了李廷仲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而更看重精神财富的积累。

“惟于方寸地,平居常种德。诗书即耒耜,仁义乃沟洫”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品德的重要性,将学习与耕作相提并论,将仁义视为社会的根基。诗人认为,真正的财富在于内心的修养与智慧的积累,而非外在的物质拥有。

“既无水旱忧,宁假耘耔力。富势不能夺,螟蟊不能贼”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道德力量的颂扬,指出真正的富足来自于内心的满足与道德的坚守,而非外界的威胁所能剥夺。

最后,“一气涵至和,沛然有馀泽。兰芽茁庭砌,玉树森相植”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象征着道德与智慧的传承如同植物生长一般,自然且持久。同时,通过“家训重义方,弗效于墙䦧”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正确的家风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整首诗通过对比愚者与智者的行为,以及对李廷仲的赞美,传达了对勤俭持家、重视教育、注重品德修养的倡导,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富足与和谐,而非外在的物质拥有。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折杨柳

攀折道旁柳,相送道旁人。

行人视无用,弃掷随车尘。

折来既弃掷,赠之有何情。

本不管别离,别离情自生。

三复章台词,再和阳关曲。

旧恨与新愁,几换依依绿。

不如且休折,留与归鸦宿。

但使树多阴,归鸦来自熟。

形式: 古风

次韵答陆宅之兼柬郑有孚

西墅方黔突,东皋复结庐。

藏修为上策,覆坠戒前车。

瓜地锄成町,苔矶坐或渔。

种花须带土,断竹更开渠。

世俗高无比,林泉乐有馀。

傲风凉幕捲,掩月夜窗虚。

故步惟称独,清谈每起予。

习池存彷佛,蜀道免崎岖。

不见令相忆,那堪叹索居。

多烦谷口郑,道甫问何如。

形式: 排律

立春日偶书

我生行年四十五,去年失恃今何怙。

四人兄弟一人在,敢叹零丁与孤苦。

家贫无田惟有书,读书未遇将何如。

不农不商又不禄,百事无成生计疏。

大儿痴顽无好习,见人懒作低头揖。

小儿学语未分明,近始扶床能独立。

山妻抱儿认父面,愿汝父子长相见。

但令骨肉在眼前,到老不嫌贫与贱。

纫穿补绽无时息,昼纺绵花连夜绩。

食指衣身累转多,头焦鬓秃空啾唧。

婢较初来过半长,手拙未解调羹汤。

学攻针线更迟钝,两日一裤缝三行。

苍头入门懒无匹,面垢脚朘常菜色。

使令内外岂云无,自然不得分毫力。

破屋数间如玉川,床头旧物馀青毡。

愁来就枕且醉眠,万事得失皆由天。

形式: 古风

蜡月十日大雪有怀去年在会诸友时临清已死

去年西郊三日雪,故人满眼情欢悦。

相邀不愧竹兜寒,酒后酣歌耳还热。

今年西郊雪又飞,故人故人胡不归。

公冶缧绁竟何罪,蓝关去马音书稀。

临清官閒陶谢流,造物乃与人为仇。

延陵欲挂树头剑,不知何处寻荒丘。

此时尽为丰年喜,我思故人愁未已。

忍向今年说去年,未必明年更何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