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二)

倚杖柴门送夕曛,长歌三复北山文。

了无痴梦投青琐,止有閒身伴白云。

沙市晚喧饶笋蕨,村童久住厌辛荤。

斋厨午后无烟火,自把茶瓯对此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倚靠在柴门旁,目送夕阳西下,内心平静,吟唱着北山的诗歌,似乎在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共鸣。他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官场的束缚,心灵得到了自由,与白云为伴,与自然和谐共处。

诗中“了无痴梦投青琐”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淡漠态度,暗示他已看透了权力的虚幻,不再追求名利地位。“止有閒身伴白云”,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沙市晚喧饶笋蕨,村童久住厌辛荤”两句,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推崇。城市中的喧嚣与繁忙,与乡村的宁静与闲适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后者的情感倾向。

最后,“斋厨午后无烟火,自把茶瓯对此君”描绘了一个午后静谧的场景,诗人独自品茶,与自然界的“君”——即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进行心灵的交流。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美的高度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三)

日出东林众壑暄,野花开遍小桃源。

行吟不负孤筇力,独坐偏宜老树根。

顽铁转身成俗物,名山到处有田园。

生平乐事唯知足,莫怪閒人妄自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四)

一片蒲团覆石坛,枫林垂荫映眉丹。

新知不羡腰缠玉,往事休论发指冠。

满地征尘生计拙,弥天荒草路行难。

时人莫笑西山饿,周粟繇来不易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五)

牧笛樵歌日往还,近嫌住处逼人间。

年丰雀鼠犹争食,果熟猿猴不共山。

老去机心聊自息,贫来米价复相关。

罗浮旧隐宁忧此,绝顶孤峰更拟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六)

谷口晴阴别有天,夜来新雨长红泉。

湿云不放冰河燄,破屋全销冷灶烟。

隔浦远香生杜若,长林寒色老君千。

繁华寂寞秋风里,消得山僧半日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