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四)

一片蒲团覆石坛,枫林垂荫映眉丹。

新知不羡腰缠玉,往事休论发指冠。

满地征尘生计拙,弥天荒草路行难。

时人莫笑西山饿,周粟繇来不易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林的寂寥景象,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一片蒲团覆石坛,枫林垂荫映眉丹”以“蒲团”与“枫林”为切入点,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充满自然美的场景中。蒲团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修行,枫林则以其红叶映衬出生命的热烈与绚烂,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颔联“新知不羡腰缠玉,往事休论发指冠”转而探讨了对新旧事物的态度。诗人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或过去的辉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这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颈联“满地征尘生计拙,弥天荒草路行难”描绘了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满地的尘土象征着生活的不易,而“弥天荒草”则暗示了前行之路的艰难。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态度。

尾联“时人莫笑西山饿,周粟繇来不易餐”以反问的形式,鼓励人们不要轻易嘲笑那些坚守原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这里的“西山饿”可能指的是古代隐士,他们选择远离世俗的诱惑,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诗人通过这一联,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精神自由与道德原则时的坚定立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它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一次对内心世界和人生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五)

牧笛樵歌日往还,近嫌住处逼人间。

年丰雀鼠犹争食,果熟猿猴不共山。

老去机心聊自息,贫来米价复相关。

罗浮旧隐宁忧此,绝顶孤峰更拟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六)

谷口晴阴别有天,夜来新雨长红泉。

湿云不放冰河燄,破屋全销冷灶烟。

隔浦远香生杜若,长林寒色老君千。

繁华寂寞秋风里,消得山僧半日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七)

却缘不折督邮腰,老鹤腾身上九霄。

绿水青山新地主,黄冠白发旧同寮。

顽砖拘去磨为镜,大瓠栽成剖作瓢。

惆怅故交多已贵,隔江相见谩相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八)

懒似林间五白猫,日高犹自卧堂坳。

草鞋久别因耽坐,布被长蒙为病哮。

废尽桔槔甘我拙,抛残棋局倩谁饶。

安居已过门犹闭,何处秋声上竹梢。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