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

独临沧洲路,如待挂帆客。

遂使康乐侯,披榛著双屐。

入云开岭道,永日寻泉脉。

古寺隐青冥,空中寒磬夕。

苍苔绝行径,飞鸟无去迹。

树杪下归人,水声过幽石。

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

萝木静蒙蒙,风烟深寂寂。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居的秋天更加清新,秋江碧绿相互辉映。
独自来到沧洲的小路,仿佛在等待扬帆的旅人。
这情景让康乐侯也忍不住,踏着榛草穿着木屐。
山路蜿蜒直入云端,整日探寻泉水的踪迹。
古老的寺庙隐藏在高天之上,夜晚空中的磬声清冷。
青苔覆盖的小径已无人行走,飞鸟的痕迹也消失不见。
树梢上归来的行人,水声轻响穿过幽静的石头。
任凭情感越飘越远,每一步都发现新的奇景。
藤蔓树木静悄悄,风烟弥漫一片寂静。
我徘徊不愿离去,怕这美景与桃花源隔绝。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山居的幽静图景。开篇“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也突出了自然界的清新与宁静。接着,“独临沧洲路,如待挂帆客”表达了诗人孤独地站立在空旷的河岸之上,仿佛等待着某种精神上的启航。

“遂使康乐侯,披榛著双屐”一句,通过康乐侯披荆斩棘的形象,展示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探幽寻奇之心态。“入云开岭道,永日寻泉脉”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深入山中,追寻那些隐秘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观。

“古寺隐青冥,空中寒磬夕”两句,以古老的寺庙为背景,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苍苔绝行径,飞鸟无去迹”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一种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山野的宁静与孤寂。

“树杪下归人,水声过幽石”一句,以归人的树影和流水之音,营造出一种返璞归真、心境澄明的氛围。而“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无限的情感投入,以及他在大自然中徜徉游走的喜悦。

“萝木静蒙蒙,风烟深寂寂”两句,以萝木和风烟作为描写对象,更增添了一份深远与幽静。最后,“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丽景致的不舍,以及他内心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一种向往。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神秘而又充满诗意的山林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超脱追求。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明月湾寻贺九不遇

楚水日夜绿,傍江春草滋。

青青遥满目,万里伤心归。

故人川上复何之,明月湾南空所思。

故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孤舟来去时。

形式: 古风

雨中登沛县楼赠表兄郭少府

楚泽秋更远,云雷有时作。

晚陂带残雨,白水昏漠漠。

伫立收烟氛,洗然静寥廓。

卷帘高楼上,万里看日落。

为客频改弦,辞家尚如昨。

故山今不见,此鸟那可托。

小邑务常闲,吾兄宦何薄。

高标青云器,独立沧江鹤。

惠爱原上情,慇勤丘中诺。

何当遂良愿,归卧青山郭。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南楚怀古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

君看章华宫,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

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

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独馀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客舍喜郑三见寄

客舍逢君未换衣,闭门愁见桃花飞。

遥想故园今已尔,家人应念行人归。

寂寞垂杨映深曲,长安日暮灵台宿。

穷巷无人鸟雀闲,空庭新雨莓苔绿。

北中分与故交疏,何幸仍回长者车。

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