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润生所作的《从侄吉臣辑龙砂诗存》中的第二首律诗。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冷处寻生活,于今复几人?”以“冷处”暗示生活的艰难与不易,提出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坚持寻找生活意义的人如今还有多少。这一问,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人性坚韧的赞美。
颔联“江干香草歇,海上蜃楼新。”运用了自然景象的对比,江边的香草已经凋谢,象征着过去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海上的蜃楼却展现出新的景象,寓意着新生与希望。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更迭的感慨。
颈联“坛坫尊蛮语,图书泯劫尘。”这里“坛坫”指祭祀或讲学的场所,“蛮语”泛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暗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图书泯劫尘”则意味着历史的记载被岁月侵蚀,文化传承面临着挑战。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深思,以及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可能面临的困境的忧虑。
尾联“编摩吾与尔,郑重祝千春。”诗人与侄子共同整理诗集,寄寓了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一联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后世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生活、自然、文化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