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其二)

未破滁阳亭屡易,亭亡今又几经年。

峰回路转势不改,木秀阴繁直到巅。

流下山泉音若咽,烧馀寺刻块如拳。

柴王一殿今何在,衰草残烟护晓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滁阳亭多次更换,如今已过去多少年。
山势曲折道路弯,树木繁茂阴凉至山顶。
山泉潺潺声低沉,寺庙残迹似拳头般大小。
昔日柴王殿何在?只有衰草晨烟相伴。

注释

滁阳亭:指一个地方的亭子。
屡易:多次更换。
经年:多年。
峰回路转:形容山路曲折。
势不改:山势依然。
木秀阴繁:树木茂盛,阴凉众多。
流下:山泉流下。
音若咽:声音如同哽咽。
寺刻:寺庙的石刻。
块如拳:形状像拳头。
柴王:古代君主或贵族的称呼。
殿:殿堂。
何在:现在在哪里。
衰草:枯萎的草。
残烟:残留的炊烟。
晓娟:早晨的美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景沂的《草(其二)》,通过对滁阳亭的变迁和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出历史沧桑与自然永恒的主题。首句"未破滁阳亭屡易,亭亡今又几经年"表达了亭子多次更换,历经岁月洗礼的感慨。接下来的"峰回路转势不改,木秀阴繁直到巅"描绘了山势的蜿蜒起伏和树木的茂盛繁阴,显示出大自然的坚韧与生机。

"流下山泉音若咽,烧馀寺刻块如拳"通过山泉潺潺和寺庙遗址的刻画,传递出一种静寂而苍凉的历史氛围。最后两句"柴王一殿今何在,衰草残烟护晓娟"以询问柴王殿的遗迹,以及眼前衰草和晨雾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荣光消逝的深深怀念。

整体上,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富有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30)

陈景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桃花

江衔洞庭急,君山屹半川。

别知江有国,大率水多仙。

环绕八百里,洪濛十万年。

晚春桃正碧,南客晓浮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杨柳(其三)

相尚津涯临画舫,栽从亭馆近华筵。

别离自是无聊赖,于甚垂杨有纠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杨柳(其一)

美笑千黄金,驻景双白璧。

东风杨柳津,几度千丝碧。

款款白面郎,画舫宫样妆。

新堤五里长,回头意悠扬。

幽人兴不忙,得志汀草芳。

形式: 古风

松(其二)

远吹疏疏奏竹房,乱撩松友发清狂。

云拖雨阵沿山至,岩溲泉声走涧长。

和我微吟似音律,续他高韵费思量。

谁人宅里遗簪处,碧玉横钗十二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