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都来往无旧业,一代公卿尽故人。
不肯低头受羁束,远师溪上拂缨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不愿意屈服于世俗羁绊的文人形象。"五都来往无旧业"表明诗人在仕途上游历了多个地方,但并没有固定的职守和成就。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仕途生涯的不满与超脱。而"一代公卿尽故人"则透露出诗人对那些已成为过去的人物的怀念,这些人物可能是曾经的同僚、朋友或贵族。
"不肯低头受羁束"明确了诗人的个性和立场,他拒绝向权力低头,拒绝被世俗的规矩所束缚。这是一种对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坚守。"远师溪上拂缨尘"中的"远师"可能是指诗人对于古代圣贤或高洁之士的追求和向往,而"溪上拂缨尘"则是在描绘一种超然物外、不染尘俗的情景。这里的"缨尘"象征着世间的纷争与污浊,诗人希望远离这些,保持心灵的清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塑造了一位追求精神独立和高洁理想的诗人形象。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一种批判。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拟向田间老此身,寒郊怨别甚于春。
又闻故里朋游尽,到日知逢何处人。
霜雁群飞下楚田,羁人掩泪望秦天。
君行江海无定所,别后相思何处边。
莫怕南风且尽欢,湘山多雨夏中寒。
送君万里不觉远,此地曾为心铁官。
沅水连湘水,千波万浪中。
知郎未得去,惭愧石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