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翻译

西都三月,客舍外,垂丝的杨枝杂乱无章地遮盖了华美楼房的一半,那小池中轻风吹起的波纹都成了条条花样图案。曾记得,夫妻二人,烛光下共读,梅花前欢会,多么浪漫!尤其那以歌劝酒,由饯而醉而别的热情还在心田。
她是一位聪明而文静的女子。我二人青梅竹马,情深谊笃。而今面对着的是离别之后风流云散的现实。纵然关隘山岭阻隔我俩的身子,但爱情则是无法隔断的。我们总有一天能度关山。等到你我重在“烛下花前”见面,踏青游赏美景再次结伴同行,不分别了。你要我说相思得如何?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望呀望呀,一直望到看不见我们昔日居住的西楼前,你那身轻如燕的倩影。

注释

洛城:宋代的陪都,称西都,今河南省洛阳市。
乱掩:纷纷无序地覆盖、遮掩。
红楼:华美的楼房。
篆:古通“瑑(zhuàn)”,钟口处或车毂(gǔ)上所刻画的条形图案花纹。
歌宴:犹歌筵,有歌者唱歌劝酒的宴席。
风流:风韵美好动人的男女私情。
关山:关隘山岭。
限:阻隔。
君:苏轼妻王弗。
寻芳:游赏美景。
伴:同行伴侣。
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西楼燕:指昔日居住西楼的王弗。

鉴赏

这首词描绘的是洛阳春天傍晚的景色,垂杨纷乱地遮掩着半边红楼,小池塘上泛起的微波如同篆刻的纹路。在烛光与花影中,诗人回忆起往昔离别宴会上的醉人时光。如今,风流云散,虽然关山阻隔,但情意绵绵无尽。期待着与旧友重逢,一同寻找春天的伴侣,只能遥望西楼,寄托对对方的深深思念于归巢的燕子。整体上,此词情感深沉,借景抒怀,展现了词人的离愁别绪和对相聚的期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咏梅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永遇乐.蔡州移守颍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

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楼观高起。指点裁成。

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纶巾羽扇。一尊饮罢。

目送断鸿千里。揽清歌、馀音不断。缥缈尚萦流水。

年来自笑无情。何事犹有。多情遗思。绿鬓朱颜。

匆匆拚了。却记花前醉。明年春到。重寻幽梦。

应在乱莺声里。拍阑干、斜阳转处。有谁共倚。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江城子

银涛无际捲蓬瀛。落霞明。暮云平。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离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捲霓旌。为谁迎。空有千行。

流泪寄幽贞。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