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震寺

古木森阴可避喧,半檐聊结数苔垣。

因思白足常参谒,贪看青山不掩门。

趺坐每依芳草席,倦游懒上碧云村。

自从粒米须弥破,客至难供菜满盘。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居住在宝震寺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古木森阴可避喧”,以“古木”和“森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环境,暗示了寺庙的清幽与隐逸。接着,“半檐聊结数苔垣”一句,通过描述僧人利用寺庙的一角搭建简陋的遮蔽物,进一步展现了生活的朴素与随性。

“因思白足常参谒,贪看青山不掩门。”这两句表达了僧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割舍对山川景色的欣赏,以至于连门都不愿关闭,仿佛时刻准备迎接大自然的呼唤。

“趺坐每依芳草席,倦游懒上碧云村。”这里通过“趺坐”(盘腿而坐)和“芳草席”的描写,展现了僧人修行时的宁静与平和,同时也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倦游懒上碧云村”则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寺庙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最后,“自从粒米须弥破,客至难供菜满盘。”这一句以“粒米须弥破”比喻僧人生活极其简朴,即使是招待客人,也难以提供丰盛的菜肴,体现了僧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僧人在宝震寺中简朴而又充满禅意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佛教徒对于自然、生活以及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1)

释惠连(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肤功雅奏图

济世元推出世豪,朝天万里拥旌旄。

夙生自信通三昧,雄略谁能迈六韬。

铙吹响传青海捷,阵图辉映紫云高。

山河带砺应同固,竹帛芳垂汗马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赠虚公还匡庐

恋此东林社,应怀出世才。

刹那诸漏尽,初地一花开。

飞鸟迎归锡,游龙识渡杯。

未须怜去住,知为众生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浮光亭夜集

观心原是妄,论旧莫生愁。

麋鹿烟霞晚,鱼龙泽国秋。

海月不可拾,银河空自流。

夜凉犹露顶,趺坐竹林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邓太素还豫章

寒岩不出动经年,回首南州意渺然。

夜月正联高士榻,秋风又上孝廉船。

珠江缥缈孤帆远,彭蠡苍茫一镜悬。

归去匡山遇宗炳,为寻莲社旧因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