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相国传嘉召平出处之合义作召平诗

秦刑次骨政如虎,六合瓦分访前主。

龙蛇五年垓下定,尺地寸天皆汉土。

青门抱瓮等齐民,赍志肯教重屈身。

采薇昔日首阳下,岂谓周武惭商辛。

为臣委质贰乃辟,况我陪封存故国。

不知荒虐但知君,可卷随人心匪席。

每开汗简为潸然,出处真成不愧天。

袖手叵堪馀伎痒,往吊酂侯消未然。

高皇漫道群雄祖,何似萧王更英武。

一相不能推赤心,终至遭君玩掌股。

君不见臧文仲,厚禄知贤不能共。

千古难辞窃位讥,我为酂侯还忸怩。

形式: 古风

翻译

秦朝刑法苛刻如虎,天下版图分裂寻找旧主。
龙蛇之争持续五年,在垓下之战刘邦定乾坤,每一寸土地都是汉朝领土。
青门外百姓如同瓮中之鳖,怀抱理想却不得不屈服。
昔日伯夷叔齐在首阳采薇,怎料周武王对商纣王感到羞愧。
臣子效忠却面临两难,更何况我作为封疆大吏守护故国。
我不知暴政,只知道你的存在,人心所向,我愿追随。
每次翻开史书都泪流满面,进退之间,无愧于天命。
空有才华却无所施展,只能去凭吊酂侯以消解心中郁结。
高皇帝虽称群雄之祖,但不如萧何那样英勇果断。
一人不能坦诚相待,最终被君王玩弄于股掌之间。
你没看到吗?臧文仲虽有厚禄,却无法共享贤才。
千百年来,窃位之名难以洗清,我身为酂侯,内心仍感羞愧。

注释

秦刑:秦代严酷的法律。
次骨政:苛刻到触及骨髓的政策。
六合:天下。
瓦分:分裂。
龙蛇:比喻争夺天下的双方。
垓下定:垓下之战决定胜负。
青门:长安城东门。
抱瓮:比喻受制于人。
齐民:平民百姓。
赍志:怀揣理想。
重屈身:再次屈服。
首阳下:首阳山。
周武惭商辛:周武王对商纣王感到羞愧。
为臣:作为臣子。
贰乃辟:面临两难的选择。
陪封:封疆大吏。
故国:原来的国家。
荒虐:暴政。
匪席:非止于床席,指人心所向。
汗简:汗青(史书)。
潸然:流泪的样子。
酂侯:汉代萧何的封号。
未然:未来之事。
高皇:指汉高祖刘邦。
群雄祖:群雄的祖先。
萧王:萧何。
英武:英勇而有智谋。
一相:丞相。
赤心:真心实意。
玩掌股:玩弄于股掌之间。
臧文仲: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厚禄知贤:富有但识人不明。
窃位:篡位。
忸怩:感到羞愧。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陈长方的《读萧相国传嘉召平出处之合义作召平诗》以历史人物萧何和召平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诚与明智选择的赞扬。首句“秦刑次骨政如虎”,形象描绘了秦朝严苛的刑法,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接着,“六合瓦分访前主”暗指秦朝灭亡,天下分裂,而“龙蛇五年垓下定”则点出刘邦在垓下之战中的胜利,标志着汉朝的建立。

诗人将召平比作“青门抱瓮”的平民百姓,他虽曾为秦官,却能放下身份,不重蹈覆辙,这体现了他的明智抉择。“采薇昔日首阳下”引用召平在秦亡后隐居的故事,表达他对商纣王的不屑以及对周武王的敬仰。诗人认为,作为臣子应忠于国家,即使身处边缘,也应保持忠诚,这是“可卷随人心匪席”的原则。

“出处真成不愧天”赞美召平的选择无愧于天地,而“袖手叵堪馀伎痒,往吊酂侯消未然”则表达了诗人对萧何未能推心置腹任用人才的遗憾,同时也对萧何的权势有所批评。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萧何与萧王(即刘邦)的英明,指出萧何虽贵为丞相,但未能共享赤诚,最终导致被轻视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寓言式地阐述了忠诚、明智和用人之道,具有深刻的道德寓意和历史反思。

收录诗词(56)

陈长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黄端冕时从张丞相幕中

三年不相面,思君夕十起。

君趋大江东,此情随逝水。

仲尼方过宋,亦主司城子。

欲行平生言,讵知不由此。

男儿一语契,发轫见千里。

崎岖马迹间,输诚劳舌齿。

浩歌归去来,长剑无须倚。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答虞明中

若道平生未始离,谁知此语已成非。

饶君向此知端的,未免犹成我与伊。

形式: 七言绝句

歌赠叶季质

叶子哦诗风雨寒,时时和墨摇笔端。

江山万里入寸纸,杳霭孤鸿残照閒。

沧洲散发径欲往,已觉置我江之干。

一身幺么仅如许,胸次奈君湖海宽。

酒狂稍稍芒角露,扫出怪石苍松盘。

他人崎岖作能事,君独笑谈聊一戏。

青鞋布袜自寻山,四十无家疑度世。

莫歌长铗归来乎,不须苦吟频撚须。

但将美酒浇磈磊,里社年丰皆可酤。

醉来横眠醒读书,长康非痴君岂愚。

身閒无事肯过我,更作天姥当庭除。

形式: 古风

题定武本兰亭(其三)

此甥此舅两风流,翰墨相传不误投。

大似曹溪付衣钵,临池他日看银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