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

污渎横鳣鲸,蝼蚁得而制。

所据非所容,悲叹生贾谊。

吾疑洛阳叟,所见未超诣。

卷之不能伸,无乃为形累。

朅来姚江滨,稽首龙山寺。

泓澄尺馀水,龙乃于此憩。

饮之还可小,泥蟠纵兀肆。

乘时大其用,云行复雨施。

出无而入有,莫得窥其际。

兹龙之为龙,所以超万类。

彼哉横江鲸,舟楫诧吞噬。

莫知屈伸理,已大不可细。

沧溟有时竭,鬐鬣何足恃。

惟龙神以天,不足以迹泥。

洪涛再翻播,勺水或游戏。

江河固所便,岩穴亦可寄。

深潜若终隐,奋迅倏已逝。

小大无定名,变化莫拟议。

吾闻黄面老,法门传不二。

细能入无閒,大可周天地。

芥子纳须弥,妙语言下契。

蛰龙徘徊久,其亦悟此意。

形式: 古风

翻译

污浊的水流中,大鱼如鳣鲸被蝼蚁控制。
占据的位置并不匹配其应有的地位,贾谊般悲叹由此生出。
我怀疑洛阳的老者,见识并未超越常规。
卷曲无法舒展,恐怕是被形体所束缚。
我来到姚江边,向龙山寺致敬。
清澈的水面仅一尺多,龙就在此歇息。
喝一口或许能稍微舒缓,但泥蟠中的它放纵不羁。
顺应时机发挥力量,如云行雨施般无私。
出世无求,入世有为,难以揣测其边界。
这龙之所以为龙,超越了万物。
横江的鲸鱼,令人惊惧于它的吞噬。
无人理解它的屈伸之道,巨大到无法细述。
大海有时干涸,鳍尾又能依赖多久?
唯有龙神以天为居,不在泥泞中留下痕迹。
洪涛再起,点滴之水也能游戏其中。
江河固然适宜,岩穴也可成为它的归宿。
深藏若永隐,瞬间又疾驰而去。
大小并无固定名称,变化无常难以言喻。
听说黄面老者,佛法传授始终如一。
细微处能洞察无遗,宏大处能包容天地。
芥子能容纳须弥,精妙的教诲契合人心。
沉睡的龙长久徘徊,或许也领悟了这个道理。

注释

鳣鲸:大鱼。
蝼蚁:比喻微小的力量。
贾谊:汉代才子,此处象征有远见的人。
洛阳叟:泛指有见识的人。
形累:形体的束缚。
姚江:地名,浙江姚江。
龙山寺:寺庙名。
泓澄:清澈。
法门:佛教术语,修行的途径。
芥子:佛教比喻极小的事物。
须弥:古代印度神话中的大山,象征极大。
蛰龙:冬眠的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孟点的《龙泉山》,通过对龙泉山龙的描绘,寓言人生哲理。诗中首先以污渎中的鳝鲸被蝼蚁制约,暗示了看似强大的事物也有其局限。接着提到贾谊的悲叹,暗示对洛阳老人见识的质疑,认为龙虽被困尺水,但其精神超越常类。龙在姚江边的龙山寺得以憩息,象征着即使困境也能找到安身之处。

诗人进一步阐述龙的智慧,既能小处施展,又能大处施恩,说明大小无常,变化无穷。他引用黄面老的教诲,强调无论大小都能适应环境,有如龙能深潜岩穴或腾跃洪涛。最后,诗人借龙的蛰伏与觉醒,寓意人生的顿悟和变化,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莫测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龙为载体,寓言人生境遇的变迁和智慧的领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

孟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武夷山洞天

昔闻仙子宅,今幸过琳宫。

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

翠云升送雨,白鹤舞凌风。

好景游归晚,箫声缥缈中。

形式: 五言律诗

自颂

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

踢倒玉昆崙,夜半红日出。

形式: 五言绝句

自赞

老拙爱游戏,忙里放痴憨。

正当恁么持,无处见无庵。

混沌庵之基,大朴庵之梁。

大始庵之柱,大极庵之枋。

西仪庵之户,三才庵之房。

四象庵之壁,八卦庵之窗。

白云庵之顶,清风庵之墙。

谁人运斤斧,大匠曰羲黄。

明月为伴侣,万古共如常。

欲知我富贵,秋水接天长。

水云不到处,一片玉壶光。

形式:

赠汪孝子(其二)

循善无疑报自天,一身耆艾子孙蕃。

好将姓字闻朝著,旌市居为孝弟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