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年不识字,持戟仕金门。
万事蹉跎岂自料,一官憔悴与谁言。
上书昨日辞天子,还从阙下归田里。
束缚始自重为人,激昂尚欲酬知己。
不悟名轻世果然,翻嫌计晚身如此。
便尔深林学遁栖,家贫那免伏耕犁。
腰镰暮向夷门北,倚仗朝过莘野西。
伐木手营一茅宇,披榛力灌几药畦。
箧中笔砚无时把,肘后诗书坐懒题。
往往顽痴众所疑,悠悠端合困明时。
闻君解语五千字,宅畔仙窟定所知。
此日低头应笑我,平时开口却为谁?
这首明代诗人高叔嗣的《寄亳州薛考功》描绘了一位曾经年轻时投身仕途但后来醒悟的士人形象。诗的前四句写少年时期不知世事,一心追求功名,但在官场中蹉跎岁月,身心疲惫,无人可诉。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意识到名利带来的困扰和身体的疲惫,决定回归田园。
“束縛始自重为人,激昂尚欲酬知己”两句,揭示了他曾经的豪情壮志和对友情的珍视。然而,“不悟名轻世果然,翻嫌计晚身如此”则流露出对名利轻浮的懊悔和对自己晚年境况的无奈。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亲自耕作,尽管生活艰辛,但仍保持读书写字的习惯,但已无心再与世人交流。
最后两句,诗人以羡慕薛考功能写出五千字的文章,暗示对方在学问上有更深的造诣,而自己则感叹自己平日的话语无人倾听,表达了对薛考功的敬佩和对自己现状的自嘲。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从仕途到隐逸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不详
出门还自笑,复此欲谁亲。
惆怅村头树,归来路口人。
风声兼乱叶,日气抱游尘。
岂不躬耕苦,东看是有莘。
大道通游游,倾邑出车马。
玉管移高堂,金鞭临旷野。
尽踏芳草中,时歌花树下。
浩荡春思盈,留连莫愁写。
回看岩石间,憔悴躬耕者。
閒居巳可欢,况复乘嘉月。
山莺日自鸣,园树皆争发。
出从草际归,行傍村头歇。
临流或漱齿,倚杖乃散发。
此时正忆汝,振佩趋丹阙。
列坐青郊映,容门画戟雄。
晴原猎骑外,春草舞筵中。
玉佩邀皆至,金尊狎与同。
无将灌园意,错讶楚三公。